• 首页|
  • 重庆|
  • 时政|
  • 区县|
  • 时事|
  • 理论评论|
  • 专题|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华福小学培养幸福感、幸福观、幸福力
    来源:重庆日报·教育
    时间:2021-11-11 10:53:06 | 记者: | 编辑:王萃

    “幸福教育”是华福小学的校园文化品牌,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核心理念,包含一个生命的维度,幸福教师和幸福学生“两方主体”,幸福观、幸福感、幸福力“三大元素”,一点一滴托举出华福小学的教育高度。

    校长牟春涛表示,“为幸福人生奠基”这一办学理念不是口号,而是通过造就幸福教师、幸福学生来实践,让智慧型“三雅幸福教师”培养出多元型“三品幸福学生”,成就温暖型“幸福家庭”。

    教师学生双主体,切身体验幸福感

    孩子在校午餐吃什么、吃得饱不饱、营养够不够、味道好不好,这一顿饭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

    在华福小学,当中午放学的铃声响起,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排起长队,餐车那头飘来阵阵饭菜香,用餐的美好时光到了。校长和老师们也端着午餐来到学生之间,“今天的饭菜味道感觉怎么样?”“量够吗,能吃饱吗?”……校长与同学们亲切交流,了解食材质量、学生口味、就餐剩余、学生学习等情况。

    温暖陪餐,让学生吃上“放心饭”,也带给大家陪伴的幸福感,成为践行“为幸福人生奠基”理念的一道风景。

    ▲温暖陪餐让学生吃上“放心饭”

    “为幸福人生奠基”包含“一个生命的维度”,既强调教育的终身价值,也强调幸福的即时性,让大家能够体验实时切身的幸福感。比如陪餐制,让学生“吃”出幸福感;比如校园迎新春联欢活动,让学生“玩”出幸福感;比如优美的校园环境、一应俱全的教学设施,让学生“学”出幸福感……这样的幸福有温度、可感知、具象化,同学们直言:“很幸福!”

    老师与学生一样,也是“幸福教育”关注的主体。在第五届“幸福杯”教师赛课活动中,老师们赛前集体研课,赛时抽签展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以赛促研、以赛代培,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

    ▲第五届“幸福杯”教师赛课活动现场

    “我们坚信,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幸福能够滋养幸福。”牟春涛介绍,学校坚持“教师学生双主体论”,把教师和学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塑造举止文雅、气质优雅、风度儒雅的“三雅”幸福教师形象。学校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制定出“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校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的成长培养梯次,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培养出一支队伍稳定、业务能力成熟、幸福感强烈的教师队伍。

    ▲表彰“三雅”幸福教师

    塑造幸福观,培养持续发展幸福力

    踏上父母的上班路,感受工作苦乐、体会“百味人生”,这是华福小学的一项假期作业。

    有的学生穿上白大褂,当起爸爸身后的“小尾巴”,一上午忙得脚不沾地,顾不上喝水和休息;有的学生当上“小老板”,原本以为每天的工作是“坐等收钱”,结果接二连三的电话、大大小小的琐事扑面而来;有的学生担任超市营业员,从水果分类到称重削皮,让她慢慢明白为什么妈妈的手这么粗糙……

    从同学们交上来的体验报告看到,“上班”的过程虽然又苦又累,但更让他们懂得珍惜、感恩和幸福,而这也是“为幸福人生奠基”的题中之义。

    牟春涛称,学生现在的幸福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怀中生成,通过跟着爸妈去“上班”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懂得珍惜父母打拼来的幸福生活,在塑造正向的、积极的幸福观的同时,培养持续发展的幸福力,激励他们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有能力去创造幸福。

    类似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在暑假里,学校号召同学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衣服、收玩具、拖地板……小小的身影忙得不亦乐乎,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劳动技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体会劳动带来的幸福感。

    在“为幸福人生奠基”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华福小学提出“塑造合乎道德的幸福观”“体验实时切身的幸福感”“培养持续发展的幸福力”三大元素,它们分别是幸福教育的前置条件、主体原则、现实目标,培养出多元幸福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拥有好品格、好品行、好品味的“三品”幸福学生。

    ▲表彰“三品”幸福学生

    近年来,学校践行“同心同幸福 同行同成功”的“四同理念”,提升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向着同幸福、同成功的目标迈进。城口县教委到华福小学交流指导,对学校的“幸福教育”深表认同,希望可以通过跟岗培训、短期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互动与交流。

    得益于“幸福教育”的出色表现,学校先后获评全区办学水平一、二等奖,获得九龙坡区“跳绳特色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巾帼文明岗”“先进职工之家”“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支部”等30余项荣誉称号。

    ▲城口县教委到华福小学交流指导

    (文秀月 阳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