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深观察|有“延”有味、有趣有“料”,两江新区云慧小学打出“双减”组合拳
“古人说‘字如其人’,俗话又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可见一手好字的重要性......”伴随着老师循循善诱的声音,两江新区云慧小学书法社团的孩子们正屏气凝神,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得益于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课程,不少学生爱上了书法,还拿出了许多优秀书法作品。
书法社团是云慧小学“云慧·无边际课程”中的特色社团之一,也是该校为落实“双减”工作,所开展的个性化课后服务。除书法外,学校还开设了古筝、陶艺、编程等社团,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课后服务。
云慧小学校长李艳透露,学校以“双减”工作为契机,践行高效高质量育人理念,创新作业设计模式,同时依托“5+2”课后服务,通过构建“家、校、社”共育合力,打造“双选”课程模式,让孩子的“三点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有“延”有味。
▲孩子们在书法社团中专注地练习
看管理:
减量不减效,家校共育再添合力
如何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量提质是关键。“双减”实施以来,云慧小学转变态度、重点发力,科学化管理,从作业设计的内容到数量,展巧思、有妙招,将为学生减负落到实处。
六年级班主任胡钰铭介绍,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学校多次开展教研活动,针对作业“瘦身”提质问题进行探讨。在作业设置上,数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变化:从作业量上看,有效地控制了作业量,学生学业负担明显减轻;从作业内容上看,重复性抄写作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积累性、实践性作业,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灵活且有趣,学习兴趣极大提高。
此外,学校还十分注重家校共育,多次召开家长会和家长交换意见,老师也随时通过微信群、QQ群等形式和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鼓励家长多关注孩子教育,家校共育聚合力提升教育质效。
一年级学生家长袁贵荣十分认可学校的工作成效,她表示现在孩子基本没有书面作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以看课外书、绘本等课外延伸类读物和实践作业为主,能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去运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都非常满意。
▲网球兴趣课上孩子们练习挥拍
看服务:
“无边际”双选课程探索个性化培养新方向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是“双减”工作的重要要求。云慧小学结合学校作为“全国体育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首届德育品牌学校”“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名校”等品牌特色优势,将体育、德育、劳育、美育等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内容,逐步优化“5+2”课后服务模式。
“5+2”课后服务依托学校极力构建的“云慧·无边际课程”体系展开,除了作业指导这一“必修”课外,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无边际”主要是基于学校教师特长而不断扩充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无边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基于“无边际”理念,学校在征询家长建议、调研教师特长的前提下,通过双向自愿原则开设教师擅长、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前,云慧小学已开设书法、古筝、陶艺、编程、国际象棋等49个特色社团,这些“双选”课程格外的接地气、有人气。
▲陶艺课堂上孩子们正动手制陶
“5+2”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师生全员参与,过程全覆盖,课程全学科融合,学生在“百花齐放”的共性美中获得了自信阳光,在“百花争艳”的个性美中发展了个人特长。
学校教务处负责人张巧艳介绍,“双减”实施以来,学校开展个性化课后服务,明显减轻了学生身上的重担、提升了学习兴趣,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慧学习、慧生活”的优秀接班人。
▲孩子们在电子琴课堂上感受音乐魅力
“双减”减的不只是作业和课程负担,更是学生的思想重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云慧·无边际”延伸出来的不只是特色课程,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激活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
秉承着“书写花样人生”的办学理念,云慧小学将继续落实“双减”工作,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家长解忧,让所有云慧人“每一点都精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秀月 汤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