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青春的经纬编织着育人梦想,用生命的歌声唤醒了一粒粒沉睡的种子。她始终心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摆渡人”,引领孩子们走向幸福成长的彼岸。
她就是重庆市合川区凉亭子小学语文教师彭婷婷。
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思维训练课
2004年,合川区三年一届的“中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拉开帷幕。20岁出头的彭婷婷一路披荆斩棘,一举夺魁。随后,她又参加了重庆市的赛课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年纪轻轻的她到底有什么教学秘籍呢?
▲彭婷婷引导学生共同讨论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唯有具备思维能力,一个人才能真正具备语文素养。对此,彭婷婷深以为然。课堂上,她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想的?”这是她跟学生的对话中经常出现的语言。
在《荷叶圆圆》教学片断里,孩子们读到:“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彭婷婷提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什么呢?”
孩子们一个个举起手抢答:“它会看到绿绿的荷叶。”“它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它会听到小青蛙呱呱呱地唱歌。”这样的方式,不仅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彭婷婷经常和孩子谈心,和孩子平等对话,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
班级里有一个叫轩轩的孩子,他上课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彭婷婷找他谈心,发现轩轩自己也想好好上课,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彭婷婷鼓励轩轩,对他说:“课堂上,眼睛要跟着老师的声音走。每次老师看向你的时候,你也要看着老师,能做到吗?”轩轩点了点头。
▲彭婷婷课间和孩子们在一起
于是,她上课经常有意地看向轩轩。如果轩轩也正看着她,她会用眼神和微笑肯定他。如果轩轩正在发呆,彭老师会悄悄走到他跟前,用手拍拍他的肩提醒他。在师生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轩轩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上课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潜心教研,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为学校教导处主任,彭婷婷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她带领教研组钻研教材,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定期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青蓝工程师徒结队中,和多位青年教师结为对子,相互听课,诊断把脉,对比反思,促进提升,通过三次备课,打磨课堂,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组建校级工作室,开展主题研究,前期聚焦口语交际教学,观摩优质课例,上研究课,撰写论文,和志同道合的伙伴抱团成长。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彭婷婷被评为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委会会员,合川区首批小学阅读指导专家,合川区首批教师教育培训专家。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获一等奖,参与了西师版教材教学资源包的编写,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被评为“合川区优秀教师”、合川区“三江英才”教育系统青年骨干。
▲彭婷婷参加全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在彭婷婷看来,教师的个人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自开展“生活力”教育探索以来,学校以“唤醒生命最大潜能,点燃教师发展,激活教师内生动力”的理念推动教师发展,加速保障学校整体质量发展需要。这也为彭婷婷和学校教师的成长带来了可贵机遇。
教书路上,孜孜不倦,执着与幸福共存;育人途中,谆谆教诲,智慧与情怀同在。未来,彭婷婷将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继续在她的三尺讲台上绽放光彩。
(谭茭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