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的“乘数效应”
    重庆日报客户端 陈银华
    时间:2023-10-16 15:34:5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在新发展阶段,财政作为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应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在资金支持上持续用力,提高科技投入效能,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保障。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潜力巨大,是当前和未来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成效不断显现,逐渐呈现出乘数放大效应。

    财政成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门加强资源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等重大战略任务经费保障,坚持把科技作为重点领域予以大力支持。同时,持续深化财政科技管理改革,着力优化支出结构,改革完善投入机制,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财政日益成为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引擎”。2012—2021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达8.25万亿元,年均增长8.42%。近期,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202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1128.4亿元,同比增加361.7亿元,增长3.4%。财政科技支出保持稳定增长,撬动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达30782.9亿元,同比增长10.1%,有力保障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等资金需求。财政资金投入撬动全社会R&D经费投入乘数效应为2.77倍。财政科技支出中,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803.4亿元和7325.0亿元,分别增长0.2%和5.1%,占全国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4.2%和65.8%。这说明地方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资助科技计划项目、加大财政奖补、建设重大创新平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近年来,西部地区财政部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紧扣关键环节,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财政科技投入共计871.29亿元,占西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的1.36%,同比增长3.41%;撬动R&D经费投入总量3961.75亿元,同比增长7.60%。财政资金投入撬动R&D经费投入为4.55倍,较上年的4.37倍稍显提升,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7倍)。这表明西部地区以更少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发展。

    从财政科技投入来看,投入规模方面,四川、陕西、广西位列前三位,分别为229.50亿元、109.78亿元、102.69亿元。投入增幅方面,7个省区市财政科技投入实现正增长。其中,广西、甘肃、内蒙古居前三位,分别增长45.40%、36.43%、21.84%。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方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川渝地区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重庆、四川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居西部前两位,分别为2.02%、1.93%;广西以1.74%居第三位。

    从R&D经费投入来看,投入规模方面,四川、陕西、重庆位居前三位,分别为1215亿元、769.6亿元、686.6亿元。投入增幅方面,西藏、新疆、重庆居前三位,分别增长16.67%、16.22%、13.71%。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R&D经费投入规模和增幅均居西部前三位。

    从财政科技投入撬动R&D经费投入乘数效应来看,陕西居西部首位,为7.01倍;重庆紧随其后,为6.94倍;云南居第三位,为5.32倍;四川、内蒙古以5.29倍、4.87倍分列第四、第五位。这5个省区市的财政科技投入的乘数效应均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4.55倍)。

    优化财政科技支出,提升科技投入效能

    整体来看,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持续快速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22年,东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3846.40亿元,占全国财政科技支出的34.56%。且东部省市的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如广东财政科技投入984.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为5.32%,撬动R&D经费投入4411.9亿元;再如浙江财政科技投入680.8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67%,撬动R&D经费投入2416.8亿元。因此,西部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一是优化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保障支出结构合理性。一方面,保障支出规模合理,过少的科技支出达不到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理想效果,过多的科技支出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拉低创新效率,因此保持科技支出规模的合理性,对提高创新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保障科研项目的支出结构合理,针对基础研究等,保持基础研究支出与其他科技支出部分的结构合理性;针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资源等,建立完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外沟通和对内管理的统筹协调。

    二是创新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方式,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采用后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将单一环节的财政科技投入转向引导创新链布局,由定向资助为主逐渐转向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为主,减少行政性的直接分配,探索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同时,加强财金协同联动,采用政府引导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促进金融资本积极服务于科技创新。此外,引导当地金融机构创新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激发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活力。

    三是强化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动态监管,充分实现激励约束功能。绩效评价要以是否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是否产生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针对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经济性、效益性和可持续性进行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的产出、效益以及政策执行各环节流程的规范性,逐步建立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预算安排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理念融入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从源头上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作者系江北嘴财经智库秘书长本文“重庆市财政支出结构和绩效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主编:侯金亮 | 编辑:朱涛 | 校对:王贵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