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资政参考|全力打造“成渝科技创新走廊”
    重庆日报客户端 王大伦
    时间:2023-07-17 07:07:36

    近日召开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强调,要协同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携手打造先进特色产业集群,共建成渝中部地区科创大走廊,合力打造国家战略产业备份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使命任务,也是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大力推进毗邻地区科技协同,加快打造“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聚集创新要素,共建“一廊四核多点”科技创新空间布局。“科技创新走廊”是围绕城际间交通主轴形成的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空间形态上呈廊带状的科技创新经济带。纵观国际科技创新的发展经验,全球创新要素呈现向一些经济条件、产业基础、人居环境较好区域集聚的趋势,且依托交通要道呈“廊道”形式分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借鉴有益经验,以打造“成渝科技创新走廊”为着力点,构建“一廊四核多点”空间布局,不断汇聚创新要素。即“一廊”是指沿成渝高速公路复线或成渝中线高铁线路打造的“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四核”是指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打造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人才创新中心,形成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多点”是指依托成渝两地10余个国家级高新区,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卫星城市和区域。

    破题科教融合,协同推进基础研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中心也是科学中心,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阵地。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基础研究的创新主体云集是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特征。成渝地区要以探索建立高校概念验证中心为抓手,弥补高校研发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空白,破题科教融合壁垒,提升基础研究实力,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成渝地区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破除行政壁垒,共建互联互通的成渝地区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受协同机制缺位、国家金融监管、跨境技术流动安全等因素影响,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力和效能。因此,成渝地区应共建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网络平台,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四个交易市场技术成果(含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四个交易所线上线下服务、展示、交易等业务互联互通,实现“一所入会、四所业务共享”。共建技术市场交易联盟,由联盟统一制定市场交易结算制度、服务机构资格或资质认定、服务类别和收费标准、自律监管等市场规则。

    激发创新活力,共建全国创新型人才聚集高地。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成渝地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人才需求统筹布局,两地共同出台一揽子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的举措,共建全国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建设区域高等教育中心,促进成渝地区办学、教师学生流动、实验室开放合用等。建立人才高地,支持借鉴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建设人才合作示范区。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拓展国际人才招揽渠道。实施“全球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引进计划”,通过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在全球范围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支持成渝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机构,整合、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构筑全球互动的科技创新网络。

    深化互信共赢,协同拓展国际市场。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价值链、供应链及产业链,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技术要素方面的跨境流动。促进成渝两地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接,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上共同开展联合攻关,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援助项目。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在国外优化布局研发中心,建立跨国研发网络。构建一体化技术出口产业链,发挥汽车、轨道交通、机电机械、能源、建筑、农业等优势,共建“研发+制造+出口+跨境服务”一体化技术出口产业链。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本文为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战略咨询项目成果)

    编辑:袁文蕙 | 校对:何旭 | 审核:侯金亮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