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川渝两地首度联手进行考古重要发现“放榜”,随着“榜单”的公布,巴蜀双子星的璀璨文明第一次以“合集”的方式,走入人们视野。
这部“史书合集”不同于传统史笔墨书写而成的史籍,它以数百万年前的石器为开篇,以真实的考古地层为骨架,用琳琅满目的出土遗存作“笔”,撰写出巴蜀两地先民用智慧和勤劳书写的历史图卷。
2月2日至3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在成渝两地连续采访,从9个上榜项目中精选出其中5项,按照时间顺序,为读者翻开这部考古史书。
200万年前:
龙骨坡的古人类用石灰岩制作石器
2023年8月,在时隔十年之后,巫山龙骨坡遗址再次启动了考古发掘工作,经过两个多月持续不断地发掘,龙骨坡的故事得以再次更新。
在这个洞穴遗址内,考古学家们发掘出了数量可观的石制品,这些“石头”经过辨别,大部分的原材料,是遗址内盛产的石灰岩,这证实了,在石头界以“软”出名的石灰岩,曾经被古人类作为工具制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同时,考古学家们还在遗址内,首次发现了一枚河狸的牙齿化石,为龙骨坡动物群增加了一个新成员。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考证,这枚牙齿并不属于洞穴内的原产物,而是从外界“搬运”到洞穴之中,但究竟是古人类还是古生物完成的这次“搬运”,目前还不得而知。
在此次龙骨坡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还同步开展年代学、环境考古及动物考古等多学科研究工作,为认识亚洲乃至全球人类起源与演化、早期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等提供了更多重要线索。
25万年前:
重庆地区第三枚人科化石在武隆出土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龙骨坡发掘出一段带有2枚牙齿的下牙床化石,龙骨坡由此一鸣惊人。
随后,除了在丰都犀牛洞内发现一枚人牙化石之外,人科化石在重庆的出土信息,宛若烟波浩渺般,极少再闻。
▲花仟洞遗址出土化石。重庆市文物局供图
直到2023年,随着武隆花仟洞遗址考古工作的开展,一枚人科化石在考古专家的手中再次得以出土。
对与人科牙齿化石共出的其他动物化石的铀系测年分析,考古专家初步判定,这枚人科化石的年代,应当不晚于距今25万年。
与人科化石共出的还有部分石制品,这些发现填补了乌江下游地区旧石器考古工作和武隆地区史前洞穴遗址的空白。由此,乌江流域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被提前到至少25万年前。
同时,本次发掘出土的丰富古生物化石属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对于揭示该地区第四纪古生物多样性、物种分布状况和重建该地区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7万-5万年前:
实证农业社会之前采集经济的存在
超过10万件!这是四川濛溪河遗址出土遗存的惊人数量。随着濛溪河遗址考古工作的持续进行,一个被低估的旧石器时代在考古学家们的手中,得以揭开它真实的面貌。
这10万余件遗存,包括石器、动物化石及碎片。其中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等。动物化石包括象、犀牛、熊、牛、鹿、猕猴、鱼、龟、蛇、鸟等类型。
▲濛溪河遗址出土刮削器。重庆市文物局供图
其中鸟类、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及食肉类动物的发现,在同时段的遗址中比较罕见,初步显示出古人类对自然环境中动物资源的深刻认识和广谱化的狩猎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濛溪河遗址的植物遗存极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种子等植物大化石有数万颗,包括橡果、核桃等,初步鉴定出柏科、壳斗科、豆科、桦木科、茜草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石竹科、葫芦科、蓼科、莎草科等30余科。
濛溪河遗址填补了7万至5万年前,人类对植物利用情况的空白,通过全面、大量、系统的浮选、鉴定、研究,能够系统增进对现代人演化过程中复杂行为的理解,实证农业社会之前,采集经济的存在。
商代晚期至西汉初年:
出土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三轮马车实物模型
在四川省盐源县,一片商代晚期至西汉初年墓葬群的出土,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巴蜀人民五彩斑斓的生活图卷。
在这个遗址内,考古专家们共发掘出了商代晚期至西汉初年的墓葬1891座,出土各类遗物7000余件(套)。
它们中的整套青铜纺织器具是目前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青铜腰机,三轮青铜马车亦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三轮马车实物模型之一,而造型各异、种类繁多的青铜枝形器更是凸显出盐源青铜文化独特的信仰崇拜。
▲老龙头墓地出土青铜器。重庆市文物局供图
盐源青铜文化面貌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与复合性特征,实证了西南、西北地区及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历史。铸匠墓和丰富的青铜器为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冶铸技术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为探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融合、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西汉初年:
武隆关口一号墓再现西汉先民生活图卷
2023年,随着武隆关口一号墓的发掘出土,600余件精美随葬品得以重见天日。由此,一幅西汉先民的生活图卷,开始在考古专家手中徐徐展开。
武隆关口一号墓墓葬长6.50米、宽4.25米—4.30米,墓葬内的一枚木牍上刻有“二年二月己亥朔丙戌……”,明确记录了此墓的下葬年代——公元前186年。
这,让此座西汉墓葬成为中国目前最早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墓。
但,这还并不是墓葬唯一的全国之最。
在这个墓葬内出土的600余件随葬品中,目前已经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木船模型、中国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椁壁壁画等重要文物。而随着清理工作的继续,更多纪录有望被打破。
关口一号墓是极为少见的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初期墓葬,是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西汉木椁墓,是长江上游地区一次性出土漆木竹器最多的墓葬,也是重庆地区发现的罕见“清水墓”,是乌江流域秦汉考古的重大发现,填补了相关空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