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重庆|
  • 理论|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化|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再添文旅驻场演艺 《洞见816》震撼首演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韩毅
    时间:2024-01-30 21:06

    1月29日,国内首部反映三线建设的沉浸式文旅驻场演出《洞见816》在涪陵816工程遗址景区首演。该剧精彩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科技人员历时18年建设816工程的奋斗历程,受到观众一致点赞。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洞见816》沉浸式演出,依托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816工程,以实景演出的方式,综合运用沉浸演艺、间离表演、立体还原、科技融合等表现手法,以老战士李江川重回故地,找寻弟弟李海洋为切入点,穿越回当年开凿816洞体的时代,通过集结、奋战、打洞、牺牲、宣誓等一系列故事,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科技人员历史18年建设816的奋斗历程,全方位展现新中国建设者的革命精神风貌。

    “从创作、筹备到排练、首演,我们花了三年多时间,希望通过该剧能够向当年的革命建设者致敬,用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视角回望历史,用艺术感染观众,让观众回到那个炙热的时代,深切地感受当年三线建设的激情、悲壮和震撼。”编剧及总导演王华称。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里面有很多口号,我都非常熟悉的,比如说‘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等,非常感人,也非常震撼,让人热血澎湃。我还要感谢《洞见816》演职人员,让我重温了那段终生难忘的战友情!”看了演出后,曾参加三线建设的陈怀文不禁潸然泪下地说。

    “当年,三线建设者用热血青春诠释了三线建设,《洞见816》沉浸式演出则用极致、沉浸式的表演深度诠释了三线建设的内涵,真正做到了传承工业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重庆工业博物馆副馆长官咏琴看了演出后,同样感慨万千。

    据介绍,该剧由涪陵交旅集团出品,旨在通过对三线建设文化的深度挖掘、提炼和展示,打造一部融文化性、艺术性、民族性、独特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工业旅游上闯出一条新路,推动景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主编:吴国红 | 编辑:袁文蕙 | 审核:何旭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