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重庆|
  • 理论|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化|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品读】王雨 | 满满的重庆记忆,真挚的故乡情怀——读周勇散文集《江山红叶》有感
    新重庆-重庆日报 王雨
    时间:2024-01-29 09:39

    渝山嵯峨,襟环二水,山水之城重庆的历史沿革、人文故事、地域风貌,说之不完,道之不尽。近读周勇文集《江山红叶》,受益匪浅。

    “这是我写的具有散文、随笔意味的文字。”作者说得谦和,而我们在这部32万字的散文集里,读到了与重庆历史、人文、地域有关的“江山走笔”“驽马十驾”“阳光跋涉”“巴渝城记”“经师人师”“异国朋友”“亲情无限”;读到了峡江红叶、黄葛礼赞、英雄城市、作者过往、寻根之旅、尊师敬亲……

    周勇是人文社科类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已是著作等身,横跨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新闻学、文化学、城市学等领域。著有《重庆通史》《重庆开埠史》《重庆抗战史》等等,而在这部集子里,他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艺术地付诸笔端,文笔洒脱,文有独见,文含心声。

    而我,就是周勇著作的受益者。我曾在重庆市委党校研究生班学习,我的导师就是周勇,得到了他签名赠送的《重庆开埠史》《重庆通史》。在党校读书学习的三年中,虽从医但也酷爱文学的我这才知道,重庆还有开埠这段不可忘怀的历史。我便以重庆开埠史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水龙》《开埠》,后来写移民的长篇小说《填四川》,都参阅了导师的这些著作。

    作者曾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是的,这部精彩、耐读的有着文学、史学价值的文集是他的心血,是他有感而发的。散文集里有大波巨澜,有涓涓细流,有高山长河,有田园风光……这些都深深地烙下了重庆特有的印记。

    “天下红叶,并无二致,无非是秋日之作,以红惹人。然而,这一刻,站在峡江边上,十二峰下,瞿塘峡中,我似有新悟:天下红叶,虽红无二致,却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散文集的开篇之作《江山红叶》里,作者见景生情,倾吐心声,出手不凡。2009年,该文在《人民日报》发表,同年,这篇描写重庆美景、抒发情怀的佳作,也成为重庆直辖后编入国家中学语文课本的唯一作品。

    黄葛树是重庆的市树,全城随处可见。“钟气者,凝聚天地间灵秀之气也。因此我要赞美这‘钟气’满满的生灵——黄葛树。”作者饱含深情写道,黄葛树伴随他成长,是护佑家园的树,是见证历史之树。作者以树写景写人,展现了爬坡上坎重庆人的坚韧、豪放、豁达。作者在《老家磁器口之“六问”》里,细描了如今的打卡胜地磁器口的历史、人文、街市、美食,讲述了他童年时代的故乡记忆,阐述了“沙磁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冻桐花——我的梅子垭岁月》中作者写道:“那是一个‘冻桐花’的时节……彭水人便把这桐树开花与寒潮叠加的日子叫做‘冻桐花’。所以,我把在彭水经历的那些岁月记录下来。”作者写了善良的村民、乡村的变化,以及留下的难忘人生记忆。

    “求学川大(1979年—1983年),是我前半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作者打开记忆的闸门,道出了求学路的艰辛,吐露出他的第一部专著《重庆开埠史》出版时的喜悦。学海无边,书山有路,人生离不开读书。《改变我人生的两本书》,回忆了作者当知青时母亲抹泪把《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塞进他的背包,说是爸爸给他的,让他多读书,不要荒废了时光。直至他参军,都常读这两本书。只上过初一的他,以全省排名第四、文言文满分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自此开始了他在书山学海里的艰苦攀爬遨游。

    “对于今天的重庆人来说,十之八九都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代。”作者在散文集里寻根,对此我深有同感,我的长篇小说《填四川》就有巴蜀人寻根的描写。“‘君从何来’?梦里湖广……”作者笔端有意,落墨不羁,谈古论今,娓娓道来,带我们走了一趟寻根之旅,令人信服的寻根之旅。

    “抗战时期的重庆大轰炸是我们这座城市最为惨痛的记忆。”作者挥笔疾书“不应忘记”,日机无差别轰炸重庆六年余,重庆人越炸越强,英雄之城跃然纸上。而在《读懂中美并肩抗战历史的一扇门》里,我们看到了嘉陵江边史迪威将军当年在重庆的官邸:“面对着日新月异的重庆,更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这是一扇窗,中国面向世界的开放之窗。这是一扇门,通向历史之门……”

    重庆的人物和地域是独特得令人热肠的,掘开厚实的黄土才会发现重庆人的根。这里的山水孕育了喧嚣的古城,这山水是重庆人生存、发展、辉煌的全部依托。作者生在重庆,长在重庆,怀着对故土的爱恋,对过去的回眸,对现在的讴歌,对将来的期望,成就了这部佳作云集的《江山红叶》。

       

    主编:吴国红 | 编辑:朱丹红 | 审核: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