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重庆|
  • 理论|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化|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人民文学》+董宇辉=4小时1785万元!直播带货重塑文学期刊的春天?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时间:2024-01-27 20:28

    ▲这是创造历史的一次文学期刊直播带货。

    对于文学界而言,2024年的第一场惊喜,来得有些突然。1月23日晚,直播界“顶流”董宇辉与老牌文学期刊《人民文学》的一次合作,创造了文学界与直播界的历史:观看人次895万,最高同时在线70多万人,获上亿次点赞。短短4小时,售出《人民文学》2024全年订阅8.26万套、99.2万册,实现了1785万元成交额。

    ▲直播当晚9点,《人民文学》售出2024全年订阅量已破9万份。网络截图

    这是《人民文学》杂志的直播首秀,也是直播间首次“全程只卖一份文学杂志”。在这个看似寻常的夜晚,亮眼的成绩令文学界倍感振奋。社交媒体上,有文学爱好者甚至欢呼:直播带货正在重塑文学期刊的春天!

    情况是否值得如此乐观?《人民文学》的这次完美的跨界传播,对于更多文学期刊而言启示如何?近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重庆等地多位文学期刊知名人士,他们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董宇辉在直播间。网络截图

    直播带货,实现了优质文化传播

    “毫无疑问,这是个现象级事件,这事儿挺好,我第一时间祝贺了《人民文学》的朋友。”同为老牌文学期刊,《北京文学》 执行主编师力斌在电话那头坦言,董宇辉与《人民文学》的合作,证明传统文学期刊的潜力巨大,也为如何让更多读者接触优秀文学期刊开启了新思路。“在当今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以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文学期刊,可以说思路好、站位高。《人民文学》本身也是优质文化产品代表,通过新媒体让优秀文学期刊走出去跟读者见面,表面看是直播带货,实际上也实现了优质文化的传播。”

    “试水直播,是因为我们想知道今天的读者如何阅读,如何看待文学,我们在办刊过程中也能适时去调整。”此次直播带货的成绩亮眼,但这或许还不是《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最欣慰的,他与师力斌观点不谋而合,“《人民文学》主动拥抱新传播形式取得的成功,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传统文学期刊有市场,纯文学的读者还在,但需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他们,优秀文学作品需要优质传播,才有可能被读者们看到。”

    ▲施战军在直播间。网络截图

    “这是文化内容类直播的胜利。”《红岩》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吴佳骏甚至认为,董宇辉不仅仅是直播带货,他这次的角色,就是一个文化的传播者、文学的推广者,“他唤起了更多人对文学的兴趣,将过去的那个时代,人们对文学的共同回忆带了回来。这次直播间的成交量说明,大家是愿意为优质文化内容付费的,人们对于文学不是没有兴趣,在人人皆为媒体的时代,只要传播者做好优质文化的输出工作,就能引发兴趣与共鸣。”

    立足本体,文学期刊方有可能出圈

    有道是,文学是孤独的事业。文学创作需要与喧嚣保持疏离,作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让想象力张开翅膀驰骋。但同时也要看到,写作也是灵魂共鸣的事业,作家也并非一座座孤岛,他们渴望知音。作为老牌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培育了众多一流作家,影响了几代中国文学青年的成长。单就本次直播带货售出的全年订阅量来看,在传统纸刊发行普遍式微的当下,《人民文学》又一次出圈了。但这样的出圈,是否会昙花一现?

    “对传统文学期刊而言,出圈的本质,就是擦亮品牌,用网络化、数字化、市场化的思维,与更多的新时代文学作者和读者建立连接。”《红岩》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欧阳斌认为,出圈的基础,还是在于文学本体,“内容为王,这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文学期刊首先要保证内容足够优质,再去考虑如何和市场紧密结合的问题,坦白说现在传播方式发达,娱乐方式多元,要吸引文学读者,如果没有优质内容,出圈基本是很难实现的。”

    在施战军看来,当今时代文学期刊要出圈,或许“就像在茫茫人海中,需要很费劲地寻找文学的亲人”。“媒介变革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似乎更加容易,但同时也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导致人们似乎难以真正理解和接触到彼此。”他认为,这也是文学期刊面临的困扰。不过,从内容到形式,他相信以匠人精神打造期刊,就能突破圈层,找到读者,“《人民文学》从前期策划到后期编辑,甚至对每一个标点符号的处理,都经过漫长而细致地精心打磨,最终形成精品。不光是文学在寻找读者,一些读者也在寻找优秀的文学,这是一种互相寻找。”

    ▲《人民文学》2024年1期

    师力斌认为,文学期刊在坚持推出优质原创文学的同时,做好包装推广非常重要,“纯文学是直逼灵魂的文化产品,可能传播性、商业性不那么强。但这次直播的成功让我们进一步看到,做好包装推广的重要性,它启发着我们和更多同行,打开思路,寻找更多的破圈的手段。当然,最终的关键,还是靠好的作品说话。”

    小径分岔,重塑春天之路可以多元

    多位文学期刊界人士表示,《人民文学》的这次试水,是我国传统文学期刊与直播带货的首次大规模的“亲密接触”。事实上,在文学期刊之外,更为广阔的文学图书市场,早就实现了直播带货的深入合作。

    “多元传播时代,优质的文学内容,也像藏在深巷子的好酒,需要找到顺畅的传播渠道,才能高效抵达更广泛的受众人群,获得更多被看见的机会。”施战军透露,早在一年前,《人民文学》就和东方甄选直播间建立了联系,沟通一直都比较顺畅,哪怕前段时间东方甄选的内部调整,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彼此的双向奔赴。恰逢2024年杂志征订季,与传统邮局订阅提前两三个月不同,直播带货是即时订阅,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读者。

    这样的合作,对文学期刊界来说是否有些姗姗来迟?“不晚,其实小规模的视频带货已经有期刊同行在探索了,只是请董宇辉这样的顶流以直播形式带货,此前没有。”师力斌说,《北京文学》此前也邀请过作家带货,“有一定效果,但不能跟这次比。网络时代提供了无限可能性,竞争压力还是很大,我们也在思考,我们自己还需要哪些改进?我们的刊物也很好,也渴望抵达更多的读者手中。”

    《人民文学》这次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吗?师力斌认为,“期刊如何突围,可能面前有许多分岔的小径,复制已经成功的模式不是不可以,但据我所知门槛很高,大多数期刊可能做不到,要结合刊物本身的特点和定位,毕竟,所谓‘重塑文学期刊的春天’,说到底是影响力建设的问题,而市场千变万化,刊物还得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吴佳骏也表示,《人民文学》此次成功,是一种探索,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理念的转变,“以传统文学本体去与市场结合,可能这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趋势,这个形式具不具有普及性?很难讲。值不值得所有文学杂志效仿?那是另外一回事情,很多因素需要考虑,但至少提供了传统文学期刊重塑春天的一种思路,一条路径。”

    纯文学是“严肃”的,纯文学期刊的发展却可以是活泼的、多元的。“严肃主要是指态度严肃,并不代表语言古板,题材单一。”施战军强调,新时代的青年是清醒的一代,有自己的明确追求,“这次直播我们发现,年轻人并不是简单的只刷短视频的人,还是大量的青年热爱阅读、热爱文学。泱泱大国,有人喧闹,有人安静,使那些内心喧闹的人得到一些宁静,让内心安静的人找到心灵共鸣,这可能也是文学期刊应该承担的责任。”

    主编:兰世秋 | 编辑:代修凤 | 审核: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