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的绣品。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绵延不绝的丝线,绣出一件件承载生活、情感和文化的作品。1月26日,大渡口区博物馆内,欢欢喜喜过大年“艺织独绣”刺绣展正式开展,80多件民间刺绣作品件件铺开,细密的针脚里,是传承千年的文化韵味。
▲展览的绣品。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本次展览由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大渡口区委宣传部、大渡口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大渡口区博物馆、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展览的绣品。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展览以“艺织独绣”为主题,分为“饰彩成绣 女红之巧”“衣画裳绣 繁花似锦”“绣美巴渝 雅逸传神”三个单元,涵盖绣片、坎肩、枕、衣、配饰等。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的刺绣作品中,既有清末的围裙,略微褪色甚至有些破损的绣品,是古老文化的沉淀和女性智慧与情感的体现;也有精美的双面绣摆件,一面绣着灵动的小猫,一面绣着憨态可掬的小狗,让市民折服于一针一线造就的独特美感,更惊叹于刺绣者双手同时下针的高超技艺。
▲非遗剪纸传承人现场在红纸上“雕刻”。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除了刺绣,活动现场主办方还邀请了市区两级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剪纸、糖画、棕编、钩编等非遗技艺。只见剪纸传承人用一把剪子在几张红纸上“雕刻”,不一会一个个“福”字便成形,让市民沾沾“福气”;一旁同样执一把剪刀的棕编传承人,则让一束束嫩棕叶有了“生命”,编出来的孔雀、蜻蜓、蚱蜢栩栩如生……
▲市民体验棕编。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本次活动,既是满足节日期间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希望通过非遗刺绣的展览以及非遗技艺的现场展示,增强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大渡口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继续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展览的双面绣。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4月30日,在这期间,还将开展“绣艺龙行”研学、刺绣专题讲座以及龙年主题手工展示等活动,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大渡口区博物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