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日前,重庆铁路口岸与中信银行重庆分行共同合作,创新铁路运输单据融资新模式,实现了全国首笔铁路提单质押融资业务在渝落地。
据了解,该业务是重庆铁路口岸与中信银行重庆分行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铁路提单物权属性认定的有益实践,为贸易项下铁路提单质押融资探索可行途径。
该业务主要依托重庆铁路口岸运营主体与跨境物流、货代企业签署的运输合同条款,约定各方对铁路提单作为唯一提货凭证的认可,提单持有人凭提单正本向运输公司提取货物或主张权利。
中信银行重庆分行通过签订权利质押合同,将物流公司签发的铁路提单全套正本入押品系统办妥质押,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办理登记公示。重庆铁路口岸则聚焦跨境铁路运输及铁路联运贸易,发挥自身供应链全程管理能力,以加强铁路物流、报关等方面大数据分析以及锁定下游销售回款、进口商还款赎单等为风控手段,支持实现放款。在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最终实现全流程控货,形成交易闭环。
以进口采购为例,境外出口商通常要求全额支付货款,但运到国内销售直至回款往往需要4个月-6个月的周期。本次铁路提单质押融资正是针对该时间差产生的融资需求,结合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的参与,首笔即向某进口企业提供贸易融资额度3000万元。该授信纯信用、免担保,且无补充协议,是进口贸易融资的新形式,既深化了铁路提单货权确属,也拓宽了跨境贸易产业链企业融资渠道。
2017年12月,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以进口整车为切入口,通过联动铁路、货代、银行等相关方,全国率先开立以“铁路提单”为主要议付依据的信用证,参照海运模式中“货代单”代替“船东单”方式,赋予了铁路提单物权属性。
该创新解决了跨境铁路运输的最大掣肘,直接入围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但我们也注意到,海运运单不只具有物权属性,其金融性运用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如海运运单可以直接办理的质押融资,铁路运单就尚未实现有效突破,即货主无法仅凭运单向银行申请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