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重庆|
  • 理论|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化|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让“买全球”“卖全球”更便捷 重庆如何提质发展跨境电商?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光红
    时间:2024-01-25 18:54

    1月24日,万里汇2024首场全球远航生态大会在重庆举行。来自亚马逊、eBay、谷歌、多米奇物流等多家电商服务平台的代表,以及100多位西南跨境电商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跨境电商发展现状、趋势、前景,为重庆等西部省份发展跨境电商建言献策。

    与会嘉宾认为,跨境电商作为一种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能够减少贸易中间环节、突破时空限制,让消费者和企业更便捷地“买全球”、“卖全球” ,正在全球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对于正在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庆而言,发展跨境电商是必然选择,也大有可为。

    当前,重庆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如何?还面临哪些发展瓶颈?未来,重庆提质发展跨境电商,又该如何发力?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状: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

    1月21日下午,市民刘涵在京东下单购买了一罐外国品牌奶粉,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货。如此之高的效率,顿时让她有一种买到假货的感觉。

    但通过正品溯源和咨询京东客服,她发现,这罐奶粉很多天前就从产地国运输到了京东全球购西南仓,静候国内消费者下单。

    京东全球购西南仓位于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300多种商品,供线上消费者挑选。目前,京东全球购西南仓业务基本可以辐射整个西南地区,快递效率非常高。其中,重庆中心城区的消费者早上下单后,最快当天就能收货。

    “通过跨境电商从国外购物,实在太方便快捷了!”获知个中原因的刘涵感慨。

    跨境电商带来的便捷,不止让消费者受益。

    重庆思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思悟科技)是一家依托跨境电商模式做出口业务的企业,主要出口开发板(一种电路板)。每天,在美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都有消费者在亚马逊电商平台购买该公司销售的开发板。这些国家的消费者下单后,亚马逊在当地的仓库会及时发货。大约两三天后,他们就会收到货。

    为保障国外消费者随时能买到开发板,思悟科技只需每半个月给其所在国城市的亚马逊仓库补货即可。

    借力跨境电商模式,思悟科技这家2023年3月才成立的企业,每个月都有好几十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世界各国对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已形成共识。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而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五大城市之一的重庆,更是对发展跨境电商“情有独钟”。

    早在2016年,重庆就获批成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此后,重庆不断完善跨境电商平台体系,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集聚跨境电商主体。截至2023年末,重庆已认定5个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区,拥有跨境电商企业超过2500家,初步形成跨境电商产业集聚效应。

    就在思悟科技所在的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其从2023年5月开园到2023年11月20日这短短几个月时间,便已入驻企业50家、服务企业(含入驻企业)逾80家,实现出口贸易额30亿元。

    “过去,跨境电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但这两年,随着跨境电商产业慢慢转移到内地,西南跨境电商的人才和产业链正在往重庆聚集,重庆正在变成跨境电商富集地。” 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董事长、重庆市跨境电商协会(筹)负责人廖洪海表示。

    蚂蚁集团万里汇(WorldFirst)全球平台及生态合作负责人孙冲维也认为,重庆跨境电商行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跨境电商让重庆市民、企业便捷地“买全球”“卖全球”的作用,已然凸显。

    作为专注做全球跨境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数字支付和金融服务平台,蚂蚁集团旗下的万里汇为重庆跨境电商中小企业提供了高效、多样化的跨境电商数字金融服务。该平台数据表明,2023年,使用万里汇来进行跨境收款的重庆卖家数量同比增长70%,他们的收款额同比增长75.5%。两个数字,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来自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近28%,重庆已成为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商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问题:面临三大发展瓶颈

    尽管如此,重庆跨境电商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

    据业内人士在万里汇2024首场全球远航生态大会上透露,初步测算,2023年,重庆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500亿元左右。而同期,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高达8000亿元。

    重庆市商务委外贸管理处处长李国田在大会上坦言,由于基础不算好,重庆跨境电商主体数量和进出口规模与广东、浙江等跨境电商发达地区仍有很大差距。

    差距的背后,是重庆发展跨境电商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发展瓶颈。

    思悟科技的特殊“操作”,就是一个例证:该公司虽然设立在重庆,但其出口的开发板主要采购自深圳。并且,基本上是从深圳或广州发货,通过空运方式运往欧美。

    为何要这样做?思悟科技副总经理曾小龙解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很难在重庆找到适合出口的货源;其二,开发板单品价值较高,不适合从重庆发货,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列车或海运运输方式出海,需要空运;其三,重庆到欧美的航班比深圳、广州少,从重庆发货空运至欧美,物流相对不便,且综合物流成本更高。

    曾小龙还透露,他所熟悉的重庆跨境电商企业,绝大部分的产品供应链和发货地,都不在重庆。

    与思悟科技一样,采取跨境电商模式做潮流鞋服出口生意的重庆振青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的商品也不是“重庆造”——其是从重庆一家代理商,采购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鞋服,然后通过国外跨境电商平台,销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公司负责人蒋孝磊表示,没卖重庆品牌鞋服,是因为重庆品牌鞋服在国际市场上名气不大,不好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物流方面,蒋孝磊也有无奈之感。他说,由于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列车或陆海新通道都不便将货物运往美国、澳大利亚,该公司只能先从重庆发货运至深圳出关,而后转运香港。最后,再从香港转运到美国、澳大利亚。如此一来,既不太方便,又增加了物流成本。

    “重庆发展跨境电商,既要让市民能够方便快捷地‘买全球’,更要让企业将本土产品便捷地‘卖全球’,助推全市产业发展。而事实说明,产品与物流方面的‘短板’,严重制约了重庆跨境电商的发展。”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表示。

    从产品来看,重庆本地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纺等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未能与跨境电商发展形成联动效应,借力跨境电商出口的 ‘重庆造’优质商品较少。

    从物流来看,其是跨境电商业务的关键环节。而重庆深处内陆,与沿海地区相比具有运输时间更长、物流成本更高的劣势。同时,因跨境电商业务具有批次多、订单小、运途长、环节多、快速配送等特点,在传统的国际货运周期长的物流体系下,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渝新欧)尚不能很好地满足重庆发展跨境电商对物流的新需求。

    此外,莫远明还认为,跨境电商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同时具备外语、外贸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目前,重庆还存在专业人才匮乏、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也是制约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对策:让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与跨境电商发展形成联动效应

    面对这样的现实,重庆应如何发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提档升级?

    莫远明建议,重庆可活学活用国家相关政策,加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重庆跨境电商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精心培育本土优质商品、打造本土知名品牌,并与跨境电商发展形成联动效应,提高“重庆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打造跨境电商知名平台,并通过加强跨境电商平台与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深度对接RCEP、深化跨境电商国际合作等举措,增强重庆跨境电商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买全球、卖全球”的能力。

    人才方面,则需加强物流与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导其参与跨境电商快递物流体系建设,为跨境电商发展赋能。

    “重庆在出海出境大通道的建设上还要加快速度,让国际物流大通道更通畅、覆盖面更广、运力更大。这样,才能满足跨境电商对物流的需求,将跨境电商真正‘做上去’。”谈及重庆如何提质发展跨境电商,廖洪海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廖洪海同时认为,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强有力的扶持。但目前,重庆的相关政策力度与沿海地区尚有着较大差距,甚至,还不如内蒙古。未来,重庆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事实上,为推动跨境电商发展,重庆已有新动作。就在前不久,《重庆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出台,从市场主体引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创新发展、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完善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15条政策举措。目标是,到2027年,力争全市跨境电商年交易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0家、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家、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达到2700家。

    “这15条举措,既表明了重庆发展跨境电商的决心,也绘出了路线图。” 李国田说,目前,市商务委正在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一定能从这份文件中找到获得感。”

    主编:曾立 | 编辑:周盈 | 校对:申晓佳 | 审核: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