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重庆|
  • 理论|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化|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60余件非遗作品精彩亮相,来重庆美术馆领略渝东南非遗之美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迎昭
    时间:2024-01-19 19:20

    ▲酉州苗绣。记者 赵迎昭 摄

    绣有精美花鸟图案的酉州苗绣图扇、承载美好寓意的龙凤花烛、融入巾帼英雄秦良玉的金音石砚台……近日,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在重庆美术馆精品展厅开展。

    ▲龙凤花烛。记者 赵迎昭 摄

    此次成果展由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主办,集中展出了渝东南6个区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60余件作品,涵盖濯水石鸡砣土陶制作技艺、西兰卡普制作技艺、武隆半山窑传统陶器制作技艺、浩口仡佬族蜡染传统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龙凤花烛、酉州苗绣、土家竹铃球、金音石砚台、马氏根艺、石柱土家刺绣等1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

    ▲马氏根艺。记者 赵迎昭 摄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原文化部批准重庆市设立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6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验区,也是遗产丰富、文旅资源十分富集的区域。

    ▲濯水石鸡砣土陶制作技艺。记者 赵迎昭 摄

    该负责人说,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过近10年建设,区域性民族特色更加鲜明、民众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非遗融入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实现了“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走出了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的重庆路径。

    ▲西兰卡普制作技艺。记者 赵迎昭 摄

    记者现场看到,非遗融入生活得到生动展现。以酉州苗绣技艺制作的图扇美观、实用,融入石柱土家刺绣元素的荷包、化妆镜、首饰盒玲音石砚台雕刻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秦良玉图案……每一件展品都值得人驻足,感受非遗的时代魅力。

    本次展览免费展出至2月1日。

    主编:兰世秋 | 编辑:代修凤 | 审核:何旭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