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落叶酝时节,岁月无声酿汁液……”1月18日,伴随着演员的吟唱,由重庆演艺股份主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央视网等共同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将进酒》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上演。
▲演出开始前,等待入场的观众。
《将进酒》聚焦少年李白成长历程,与明月青梅竹马的爱情,与吴指南、杜甫肝胆相照的友情,与李客、李月圆血浓于水的亲情,演绎还原盛唐最绚烂的一首长诗。
音乐剧一开始,不愿阿谀奉承转而离开达官显贵准备的酒席的青年杜甫,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叹,此时,一束光打在了舞台的一角,身穿紫袍,一手酒葫芦一柄剑,须发皆花白的暮年李白,就这样登场。
▲演出开始前,等待的观众。
以杜甫的家国情怀开头,串联李白怀才不遇的一生,是《将进酒》的其中一条主线。通过其与李白交锋对话中,先回忆串联李白的青年时光,然后从这一时间点继续延伸,继续展开李白的后半生。
▲演出现场。
与青梅竹马恋人明月之间或虚或实的相遇又分离,是本剧的另一主线。明月是李白的初恋,在他桀骜的青年时期,在他迷茫不知前路之时,在他成日醉酒甚至需要写诗给店家抵账的时候……每一个重要的阶段,明月都曾给他一些启示。与其说明月是他未曾圆满的爱情,不如说是他的精神投射,毕竟,明月的意象就多次出现在李白的诗作中。
本剧的舞美设计也颇具风格,比如上半场,为了展现李白的青年时光,台上的布景换了十余次,山间、私塾、桥边,布景精美且一目了然;下半场进入长安之后,初见高将军时是金碧辉煌的庙堂高阶,与贵妃对谈时又是清冷如牢笼的灰暗……场景的还原让观众沉浸其中。
▲演出现场。
本剧的高光,出现在下半场。
下半场,“思长安,长安思”“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两个主题多次出现,再加上高力士的不断烘托,引出了本剧重要的一场戏——李白与杨贵妃之间震撼人心的对唱。李白与杨贵妃这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人,通过李白一曲清平乐相连,两人都沦为供人消遣的玩物,具有了命运的相似性,而贵妃的提点是剧情的转折点,李白在此真正被打入现实,梦碎长安。李白的思想内核也从此发生改变,从积极入世,到看淡人生。
▲演出现场。
与上半场的以写实为主相对应,下半场更多的是写意传神。从蜀道难、侠客行,到遇虎十剑斩心魔,一气呵成的场景转换和群戏表演,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尤其是十剑斩心魔之后的亮相,李白以剑拄地倾身跪倒在光影之中,双目圆瞪,喘息急促,伴随着众人歌声结束的一瞬间,屏幕中一闪而逝的巨大的恶虎头,巨虎的凶猛与心中的恶念在这个瞬间重合。全场鸦雀无声,呼吸可闻,似是怕惊扰了台上颓然而坐的李白。直至街市的嘈杂渐响,李白仿佛大醉初醒,踉跄起身,提剑步入街边酒肆,拿起桌上的剑鞘还剑入鞘。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李白”的人物塑造上,本剧采用了三位一体的角色设定,即李白本体、舞李白、疯老道。郑云龙的“李白”,瘦削挺拔的身姿透着诗人的飘逸和侠客的英武,从形象上就立住了,而从白衣青年、蓝色官袍中年、紫衫老年的不同声音、身韵的表演中,可以看出其行走坐卧喜怒哀乐皆入戏,让台下的观众相信他就是“李白”。
▲《将进酒》中李白一角的扮演者郑云龙。
而舞李白是写意的,每次单独出场都有书法相衬,他的舞灵动恣意、酣畅淋漓,同李白的诗歌一般无拘无束。无论是入世求官还是从军杀敌,这几段独舞都堪称惊艳,与那些吟唱的诗歌一起勾连串线,赋予了本就多彩的舞台一种颇有音乐性的视觉美感。
疯老道则出场较早,在青年李白出场之前就以一个操着方言的、疯癫的预言者身份出现,在中场休息时,甚至与观众互动,可谓打破了“第四堵墙”。事实上,疯老道的角色,看似戏谑疯癫,实则起到了点化的作用,尤其是他作为摆渡人载李白过江时,对于孤独的辨析恰好也印证了李白的后半生,不断在失去,失去功名利禄,失去好友吴指南,正如青年李白山间遇到的磨杵老妪所说:这世间除了时间,还有搓磨。
而就是在不断的失去与搓磨中,剧中的李白渐渐磨砺成“真”,打破心魔,成了一柄破世的宝剑,成就不朽的诗篇!“本我”“自我”“超我”是创作方对于三位一体设定的官方解读,而李白本身也是个修道之人,这样的设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何尝不是还原了李白的形、意、神呢?
整台剧从一滴水开始,也以水结束。在舞李白、疯老道的映衬之下,演员郑云龙于竹筏之上,以暮年李白癫狂豪迈又洒脱的状态唱出《将进酒》,情绪饱满又有留白,意味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