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与广西“小砂糖橘”、
云南“小野生菌”、四川“小熊猫”的
火热互动持续冲上热搜。
-
他们互赠的礼物,
不仅“炸”出了
亚洲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
全国产量第二的鱼子酱基地,
还让各地网友“未雨绸缪”,
为家乡积极准备回礼名单,
不少特产连当地人都不知道。
-
“震惊”网友的重庆农产品
有澳洲小龙虾、南美对虾、
大闸蟹、虹鳟、车厘子
……
-
还不知道重庆
出产这些“高端食材”?
没藏着没掖着,
欢迎大家为重庆的宝藏农产品
多宣传、多转发!
-
作为近年夜宵界的当红炸子鸡,重庆市民对龙虾的喜爱不言而喻,壳薄肉厚、个大味美的澳洲龙虾自然受到众多“好吃狗儿”的追捧。
“推荐重庆美食时,怎么从没人提过澳龙?
“是火锅新食材吗?”
“哄人哟,重庆土著30年,不知道山城产海鲜?秘密基地在哪点?”
亲们,当你们还在惊讶时,渝北区茨竹镇的澳洲龙虾啤酒节已经“嗨”好几届了。
近年来,渝北区茨竹镇同仁村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模式,发展起澳洲淡水龙虾产业,每年夏天都要举办龙虾啤酒节。
龙虾基地负责人表示,同仁村龙虾基地有100多亩,总产量约3万斤。
澳洲龙虾对水质的要求很高,稍差一些都养不活。
普通龙虾含肉率在20%左右,澳洲龙虾达到45%。
其肉质鲜嫩,比普通小龙虾更甜、更饱满。
去年,又有北碚和沙坪坝的澳洲龙虾“蹦”上了市民餐桌。



北碚区三圣镇卫东村养殖澳龙100余亩、虾塘18口,龙虾色泽鲜艳、膘肥体硕,虾钳有力、活蹦乱跳,单只重量大的有150克。



在沙坪坝区回龙坝,交运优链云全域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项目——重庆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引入澳洲龙虾的同时,稻虾共养,泉水灌溉,种出了原生态的澳洲淡水龙虾米。
-


位于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村的重庆市对虾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养殖车间,已投产3年。
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实时控制车间水循环,每周可向市场供应南美对虾4000多斤。
-
大足大安农业园区的重庆零抗水产公司,培育类似海洋的封闭生态系统,实现海虾的工厂化、规模化养殖,产品已进入部分盒马门店。预计年产量将达到30万斤。



綦江永城镇中华村的南美对虾基地养殖水面80亩左右,亩产800到1000斤。
按一年两季计算,预计总产量超10万斤,年销售额超350万元。
重庆不光有活蹦乱跳的“虾兵”,还有味美个大的“蟹将”。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山东东营在鲁渝协作中,引进黄河口中华绒螯蟹,将它们放养在山清水秀的桃花源里。

喝山泉水,吃五谷杂粮,每只蟹平均重约3两,最大的一只近6两。
纯净的水质和稻田循环喂养模式,让桃花源高山大闸蟹青壳白肚金爪,绒毛都透亮发白,口感鲜甜细腻。
2023年,酉阳县10个乡镇的15个养殖基地均喜获丰收,大闸蟹总产量100万只,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
--



城口蓼子乡崖高谷深,河泉密布,地下水丰沛,水温常年在9℃至13℃。以前养“四大家鱼”因水温偏低、效益不好。
转变思路养虹鳟等冷水鱼,一下劣势变优势,
每年出栏60多万斤鱼,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虹鳟鱼养殖基地之一。
山泉水养出的虹鳟营养价值高,肉质坚实,味道鲜美,刺少,被誉为“水中人参”。



虹鳟鱼开袋即食食品、精炼食用油、大规格开片封装和鱼预制菜……这些城口虹鳟产品也即将面世。

“巴南产藏红花,是被称作‘健康软黄金’的花吗?”
“巴南朋友嘴挺严,一问一个不知道,到底种在哪儿?”
在二圣镇中坪村

巴南藏红花从3年前开始试种,去年面积扩大到300余亩。农技专家将藏红花套种在梨树下获得成功。
其产出的藏红花有效成分含量达到药检要求,已与市内多家三甲医院达成供货协议。
目前,每年亩产藏红花的干花丝达到0.8到1.2公斤,每公斤市场价在1.6万至2.2万不等。
巴南区计划把藏红花打造为该区中药材的重要品种,今年发展到1000亩。

车厘子
车厘子这个水果“顶流”,也已经在我市铜梁、永川、城口、丰都等多地试种成功,“车厘子自由”指日可待。
--
重庆的特色农产品,
远远不止这些。




奉节脐橙、涪陵榨菜、
巫山脆李、江津花椒、
荣昌猪、大足黑山羊
……
-
都是非常受市民和游客
喜爱的宝藏农产品,
都是我们的“重庆宝贝”!
-
-
文图据
新华社、渝北发布、綦江发布、巴南发布、梁平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