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重庆|
  • 理论|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化|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铁路车站与城市该如何融合发展?这个论坛上的观点很有价值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永芹
    时间:2024-01-06 17:40

    “站城融合并非每座客站的必然归宿,需要统筹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客站规划及功能确定。站城融合也并非万能的’印钞机’,生拼硬套并不意味着资金入账、效益平衡。”1月5日,站城融合创新发展主题论坛在渝举行,国铁集团原总工程师郑健在主题演讲如此表示。

    论坛上,多位国内铁路领域专家及业界代表结合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分享关于“站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最新研究成果,为高质量站城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为何要推动站城融合发展

    城市因车站而兴,车站因城市而存。

    在业内专家看来,客站与周边城区始终是繁华与冲突共存的场所,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矛盾的根源,是站城双向平衡性的落差,协调机制的薄弱、秩序的缺失或是旧有秩序无法适应发展需要,困境与破局始终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站城融合发展是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种交通方式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会长黄民表示。近年来,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融合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站城融合是指铁路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依托铁路客运站点及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将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衔接,形成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联动效应。

    以高铁客站交通枢纽为主导的站城融合,基本内涵包括交通便捷可达、空间充分融合、功能高度复合、土地综合开发、区域结构优化等方面。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网规模已达15.8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48万公里,已建成铁路客站1944座,其中高铁客站1265座。近年来,重庆铁路建设步伐加快,已有5个方向、7条高铁开工建设,在建规模成为历史之最,重庆“米”字型高铁网和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正在形成。

    “站城融合的设计方法,能有效解决站城空间割裂、城市功能缺失、环境场所单调、空间利用率低等难题,提升枢纽整体质量与效率,释放城市发展活力。”郑健表示。

    专家点赞重庆东站

    那么站城融合,将给乘客和城市发展带来什么?

    黄民认为,按照站城融合理念建造的车站,不仅可以丰富乘客的出行体验,满足乘客的多元化需求,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而且能够促进城市交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中心城区对周边城镇组团的辐射带动作用。

    如上海虹桥站、杭州西站、广州白云站等都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交通枢纽,成功地打造了站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这些客站交通功能与周边区域的城市功能进行高效整合,不仅构建了融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便捷高效综合交通体系,而且实现交通枢纽与商业区、居住区、综合功能区的发展融合,承接了服务城市商业、办公、休闲等多样功能。

    现场专家还点赞重庆东站,认为重庆东站就是典型的站城融合发展的案例。

    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报批、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的思路,全面推进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运营相关工作,让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建设在规划、交通、功能、空间、风貌五个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形成景中建城、城中有景、景城相依的一体化风貌格局,建设站城景有机融合的典范:

    在换乘中心换乘各类交通基本实现5分钟内,打造无缝衔接的换乘体系;实现5条高铁线路、枢纽东环线和渝怀铁路等普速铁路、4条城市轨道线路汇集,实现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枢纽内设置上下8层立体空间布局,依托29条匝道、6条城市道路,形成多方向、多标高、多层次的进出站通道,实现交通立体疏解,并与周边片区“五纵六横”骨架道路有机联系;作为枢纽新城的核心引擎,可经营性商业面积约27.6万平方米,配套停车场总面积约29.4万平方米,规划打造以商业、办公、酒店为主的三大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高铁站立体布局,换乘便捷,提升了城市交通体系承载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了城市区位优势,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高铁站及周边区域已经成为城市最具人气及活力发展重心。”现场专家表示。

    如何实现协同共生

    “ 站城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现场专家认为,站城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

    当前站城融合仍然面临一些难题:一方面是双碳背景下,大型高铁客站如何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节能降耗,实现超低排放,推动大型客站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大数据时代,如何广泛运用云计算、区块链、5G、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信息技术,提高大型高铁客站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此外,站城融合背景下,大型高铁客站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旅客快速撤离,安全疏散等。

    因此,在实现站城融合,这就要强化规划协同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要坚持一体化设计统筹建设实施,还要建立完善的协调联动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推动站城关系走向协同共生、实现多边共赢。

    特别是站城融合的本质是要处理好客站与城市的关系,必须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路情的发展之路,要因城而异、量力而行、因势利导,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现场也有专家表示,各级地方政府和地方铁路企业都应更加自觉地将站城融合的理念贯穿于铁路建设和发展之中,充分利用城际、市域(郊)铁路等地方铁路通勤客流大、站间距小、深入城市腹地、主要服务本地城市等特征优势,加强综合开发和城市TOD规划,将城市功能向铁路车站区域汇集,将铁路车站服务链条向城市延伸,努力形成“线站产城”一体融合格局,有效激发城市活力,更好地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主编:曾立 | 编辑:周盈 | 审核:吴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