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较五年前翻一倍 9月末重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5300亿元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黄光红
    时间:2023-11-27 21:21:42

    重庆日报记者11月27日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获悉,过去10年来,重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截至2023年9月末,重庆辖内中资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剔除票据融资业务)余额达5345亿元,较年初增长16.38%,较5年前翻1倍。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达80万户,较年初增长14万户;涉农贷款余额达8435亿元,较10年前翻3倍。

    据介绍,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10年来,重庆金融业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以数字赋能为基本手段,以普惠可及为基本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优化普惠金融供给,全市普惠金融重点服务越发精细、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普惠金融党建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普惠金融工作激励机制更加健全、普惠金融发展配套机制更加完善。

    其中在普惠金融重点服务方面,重庆强化“政府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协同及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形成了基于特定领域、特定产业、特定对象的差异化、精准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与税务部门共享税务信息,推出了“银税互动”类信用贷款,系统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抵押物依赖;与重庆市科技局合作,首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推出“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研发贷”“知产贷”等以企业研发能力为主要评估依据的贷款产品。

    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一体化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数字工具组件研发、数字应用场景构建,建设了金融综合服务网——“金渝网”,形成了金融专题数据库。同时,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研发上线数百个模型工厂,覆盖数十个多跨协同场景。在此基础上,依托“一网一库一工厂”构建起了智慧金融数字底座,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截至2023年9月末,全市超过80%的银行机构在服务中应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

    在普惠金融工作激励机制方面,重庆金融机构普遍分类建立了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战略或行动方案,服务理念实现根本转变,初步建立起“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机制。

    主编:曾立 | 编辑:杨骏 | 校对:申晓佳 | 审核: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