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荣昌河包粉条有了统一标准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赵伟平
    时间:2023-11-15 22:50:54

    11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荣昌区获悉,《河包粉条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于近日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拥有300多年生产历史的河包粉条将实现统一化、标准化生产。

    河包镇素有“中国粉条之乡”的美誉,在当地河包粉条被称为“捶出来的产业”。它采用“先成型后熟化”的手工工艺,通过精选清洗、碾磨成浆、过滤除渣等12道工序精制而成,有弹糯爽滑、不断条、不浑汤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欢。历经上百年传承发展,河包粉条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及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市首个镇级区域公用品牌。

    ▲河包粉条晾晒工艺。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截至目前,河包镇成规模的粉条生产企业有24家,全产业链产值已达7亿元,其中出产的火锅粉条和酸辣粉占川渝两地80%、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粉条集散地。

    为进一步规范河包粉条生产加工行为,更好传承其独有的工艺、风味,推动河包粉条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8月,河包镇政府联合荣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荣昌区河包粉条产业协会等单位,共同立项制定了《河包粉条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河包粉条的术语和定义、原辅料要求、加工技术要求、标志和标签、贮存和运输等。

    “《河包粉条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河包粉条传统工艺的标准化。”荣昌区河包镇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一方面将加强标准的培训和宣传,开发更多新产品,助推粉条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将借鉴广西柳州螺蛳粉发展模式,以河包粉条为主导产业,完善红薯粉条全产业链,打造集河包粉条系列产品、调味品、农业电商和产品配送于一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力争成为全国一流的粉条生产基地和中国粉条新技术新产品创制地。

    主编:邹密 | 编辑:邱春 | 审核: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