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越西是属于苹果的季节。
徜徉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这座小城,我和弥漫在这里空气里的苹果香撞了个满怀。
▲越西苹果。
从重庆出发,坐上去年年底开通的“复兴号”动车,五个小时后,我们便来到了这里。
越西古称越嶲,因“越过嶲水”而得名。“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传说中“主文运,司科举”的文昌帝君张亚子就诞生于越西县。这里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既有古蜀文化的深刻烙印,又有文昌文化的源远流长。这里海拔高度在1170米至4791米之间,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让夏季平均气温20.5摄氏度的越西成为四川独特的休闲避暑胜地,也孕育出大凉山里的幸福滋味。
到了越西,倘若没吃过当地的苹果,就像来重庆没吃过火锅一样,可是亏大了!
丰收的9月,越西的苹果熟啦!好果出深山,香甜带点酸。越西苹果不仅汁水丰腴、口感巴适,品种也相当地多——维纳斯黄金、玉华早富、信浓黄、秦脆、爱妃、鲁丽、红露……听听这些品名,得有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儿才会取出这么可人的名字啊。“咔嚓”一口下去,细腻的果肉萦绕在舌尖,清甜的汁水沁人心脾,瞬间颠覆你对苹果的认知。
我们去时,恰逢越西农民丰收节暨2023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越嶲苹果节开幕,于是便慕名去赶了个苹果大集。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当地农民带着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以及苹果、葡萄、菜籽油、豆腐乳等独具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进行现场展销,和四方游客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苹果节上果农喜笑颜开。
别人家摊位上的苹果摆放得整齐又好看,红彤彤的苹果上还印上了寓意美好的“寿”“喜”“福”等字样,而在一个彝族小伙的摊位上,几个品种的苹果随意地散放在簸箕里,没有说明也没有招牌。让他切两块来试吃,他却慌慌张张地四处寻不见水果刀。黝黑的皮肤,大眼睛长睫毛,他用不太顺溜的汉语不停地道歉:“不好意思,出来太匆忙工具没带齐活,你们随便拿去尝就好,不用切了。”边说边掏出纸巾使劲擦了擦苹果,塞了一大个“秦脆”到我手里。试着咬了一口,好脆啊!丝毫不费牙,口味酸甜适中,甜脆多汁,竟然让本不爱吃苹果的我欲罢不能。
他这样卖苹果“不走心”,能行吗?这个淳朴憨厚的彝族小伙引起了我的注意。
交谈中得知,他叫马海衣哈,32岁,几年前在成都打工,因为汉语不太好工作不适应,养家成了问题。这些年,越西立足自身资源,大力发展苹果等特色产业,越西苹果良好的品质逐渐被外界认可。这,让马海衣哈看到了发展苹果产业的美好前景。于是,他回到家乡,跟随在越西农业产业园区里工作的大舅哥尔主五良尝试种植苹果。
▲彝族小伙马海衣哈。
几年前,尔主五良从园区的果树养护工做起,经过种植技术专家的培养“出师”后,自己租了20亩地种苹果,如今已成了苹果种植大户。现在,大舅哥尔主五良负责种植,小舅子马海衣哈负责销售。作为销售新手,马海衣哈正在学习拍短视频、抖音带货等技能。“你快把你家果园的苹果树拍点视频给我,我帮你宣传一下。”我对他说,小伙子腼腆地笑着点头回应。
在越西,苹果就是致富果。
从几年前每月三四千元的打工收入,到现在年收入10多万元,尔主五良和马海衣哈这对彝族兄弟尝到了种苹果的甜头,醉心于“甜蜜的事业”。目前已有10万亩苹果产值的越西县,让更多的越西各族同胞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离开越西时,我正好收到了马海衣哈发来的自家果园的两段视频,相继成熟的苹果缀满郁郁葱葱的枝头,顺着镜头望去,宛如油画世界。他说,今年果园里的1.5万斤“秦脆”已经卖完了。
一颗苹果“玩”出了农旅融合新范式。越西,这座被高山海子围绕的小城,值得去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