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观察之七 | 重庆游轮经济加速回暖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杨永芹
    时间:2023-10-05 20:16:01

    “美轮美奂、流光溢彩,重庆夜景太魔幻、太震撼了!”10月4日晚上8时,洪崖洞客轮码头——两江游游轮上,来自河南的游客李女士一边用手机拍着风景,一边表示,此次重庆两江游的经历,让她难忘。

    10月5日,来自市交通局数据显示,9月29日至10月3日,我市两江游和三峡游市场客运量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5%、83%。我市游轮经济正“满血复活”。

    市场复苏达到历史高峰

    两江游是外地游客感知“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最佳体验方式,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更是“一票难求”。

    “这个假期客流量明显超过2019年,较今年平时增加近五成。”重庆市物流集团旗下重庆客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夜间基本每个班次都爆满。

    来自重庆邮轮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来,两江游市场热度猛增。1—9月,累计完成接待量264.7万人次,是2022年同期的3倍,是2019年同期的105.8%。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两江游日均接待量约为9000人次,10月1日—3日,日均接待量超过3万人次,将热度推向顶峰。

    作为重庆游轮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游也加速回暖。

    “恰逢中秋国庆长假,长江三峡旅游市场复苏可谓达到历史高峰期。”重庆长江轮船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杨志刚表示,高端游受青睐,公司推出的内河最新一代游轮“长江叁号”,两个航次都爆满,市场客流量超出预期。

    “9月29日和10月2日的票,提前一周就预订完了。”杨志刚表示。长假期间,公司3艘长江游轮全部投入市场运营,较去年同期增长950%。

    “今年以来,长江三峡游轮市场快速回暖,市场复苏情况超出预期。”重庆航交所水上客运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谭明表示。他称,9月23日,从重庆朝天门出发的“世纪绿洲”号游轮,迎来了今年长江三峡游轮旅游的第100万个客人,较2019年达到100万人次时提前了45天。

    多方合力推出创新服务

    无论是两江游还是三峡游,游轮经济快速复苏的背后,是各方面合力的结果。“全产业链都在努力。”谭明表示。

    首先是政府推动。重庆三条航线成功纳入交通运输部50条“精品航线”创建范围:“两江游”入选城市景观游;“乌江画廊航线”入选自然景观游;“重庆—宜昌三峡游”入选特色文化游。

    其次,在政策利好下,市场主体推动产品硬件和软件加快升级迭代。

    重庆客轮公司今年推出了洪崖洞—磁器口线和磁器口—大竹林线两条轮渡观光航线,开发了“看红岩·忆英烈”的嘉陵江观光一日游体验产品和联动南岸精品景点的“山水联游”产品;开展游轮音乐会水上观光主题活动、中秋趣味主题活动等。

    为规范“两江游”市场经营秩序,今年来,渝中区交通局牵头制定《重庆市两江游票务销售诚信经营公约》,3家“两江游”运营主体与70余家“两江游”销售票务代理商参与集体签约,涉及销售门店280余家;洪崖洞码头“智能一体机”提供购票、叫车、购买长途车票等便捷式出游服务。

    三峡游轮也开足马力,持续加快产品升级。

    当前,各家游轮公司正在推出高品质游船,电力推进、全程静音成为新一代豪华游轮的基本配置。同时,游轮公司还创新推出一价全含、游轮管家,亲子房、餐厅卡座椅,甚至电竞元素、亲子托管、主题旅游等服务。

    此外,围绕研学游,美维游轮推出“世界是课本”,黄金邮轮推出“快乐国潮季”,世纪游轮推出“古典音乐会”等主题研学活动,让三峡游轮逐渐成为研学基地和载体。

    针对中秋国庆长假,各游轮公司还开展了甲板赏月、祈福心愿卡、中秋游园会猜月饼、歌唱祖国同乐会等主题活动,针对老年、儿童等重点客群特征,制定了个性化的接待方案,提供机场、火车站到码头“无缝”接送服务。

    旅行社的大力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重庆游轮品牌知名度。

    加快游轮经济全产业链打造

    游轮经济,被称为水上的“黄金产业”。重庆要打造游轮经济,如何让这种强劲活力持续释放?

    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已经编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观光巴士、集散中心、汽车营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发布《水上巴士及旅游观光航线布局方案》,目前我市正加快朝天门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提速寸滩国际邮轮母港高品质客运港口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内河规模最大的直立式“货改客”港口工程,实现“登船如登机”体验;聚焦“游轮+”产业链和新消费,加快打造全球内河邮轮大港和国际交往核心功能区;中心城区全力构建以轨道交通、旅游巴士、两江游船、水上巴士和山城步道为载体的环游体系。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三峡游轮为代表的水上旅游,是最具重庆辨识度的“金字招牌”,重庆应加快游轮经济全产业链打造,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科学规划和统一定位,加强政策引领和协作联动,狠抓基础配套和品牌提升;加强特色文化挖掘,如峡江文化、开埠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等,推动沉浸式旅游、多元化发展,释放游轮经济活力,助力重庆建设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主编:曾立 | 编辑:周盈 | 校对:申晓佳 | 审核: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