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第二届重庆大剧院“青苗工程”少儿戏剧艺术节正式启幕。
本届少儿戏剧艺术节由重庆日报、重庆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办,重庆市保利文投剧院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大剧院音乐剧教育中心承办。
▲8月24日,重庆大剧院,儿童音乐剧《山海经·魈》表演现场。记者 刘旖旎 实习生 辛飞 摄/视觉重庆
艺术节8月24日开始,8月29日结束,共计演出六场。当晚,演出的剧目是原创神话儿童音乐剧《山海经·魈》。该剧讲述了生活在山里的猴子们被妖怪九婴控制,成为山魈,把瘟疫带到了人类聚居的地区祸害人类,药王孙思邈带领徒弟们研制治瘟疫的药品和驱赶山魈的爆竹,在神仙的指点下打败九婴和山魈的故事。
本场演出由来自长沙的12位5至12岁的小朋友和3位老师共同表演,后面五场则均由重庆本地的小朋友演出,演出内容仍然与《山海经》相关。
▲8月24日,重庆大剧院,儿童音乐剧《山海经·魈》表演现场。记者 刘旖旎 实习生 辛飞 摄/视觉重庆
小朋友们通过童真、可爱、调皮、诙谐的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山海经》中不同神仙、鬼怪的形象,剧中既蕴含着保护环境的绿色理念,也阐释了正义必能战胜邪恶的主题。
9岁的陶艾熙在剧中饰演三个角色,分别是猴子、山魈和一个善良的小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开心地说道:“我可喜欢演音乐剧了,每天我都很早起来学习。”同样9岁的欧阳嘉忆,在剧中饰演药王一角,演出前活泼的他在剧中则显得端正威严,就像他说的那样:“在现实中我是个捣蛋鬼,在剧中我可是正义的药王。”
▲8月24日,重庆大剧院,儿童音乐剧《山海经·魈》表演现场。记者 刘旖旎 实习生 辛飞 摄/视觉重庆
台上的孩子们融入到演出中,在扮演角色中获得快乐;台下的孩子们也十分兴奋。7岁的小观众刘忆恋说:“通过观看音乐剧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比起书本来,音乐、舞蹈、表演、奇奇怪怪的动物更吸引我。”
▲8月24日,重庆大剧院,儿童音乐剧《山海经·魈》表演现场。记者 刘旖旎 实习生 辛飞 摄/视觉重庆
针对孩子们在台上的表现,家长们也有一些看法。陶艾熙的妈妈表示:“音乐剧能够让孩子表达自我的感受,变得更加细腻也更加勇敢。”欧阳嘉忆的妈妈则说:“音乐剧能够帮助孩子控制情绪,提高自信,也会在孩子心里扎下传统文化的根,并且越扎越深。”
▲8月24日,重庆大剧院,儿童音乐剧《山海经·魈》演出谢幕后,演员与观众合影。记者 刘旖旎 实习生 辛飞 摄/视觉重庆
《山海经》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补给。文言文相对比较难理解,通过音乐剧将传统文化展现出来,是一种唤醒传统文化活力的好方式。
▲8月24日,重庆大剧院,儿童音乐剧《山海经·魈》的表演者们正在后台准备。记者 刘旖旎 实习生 辛飞 摄/视觉重庆
现场的观众对儿童音乐剧展现传统文化故事的设计十分认同,带着女儿魏梦瑶来看演出的魏先生说道:“音乐剧比起书本来是更立体的,它融合了视觉、听觉多方面的体验,能够给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