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潼南区:跨区农机手助力水稻机收 预计产量突破20万吨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刘冲
    时间:2023-08-23 13:59:01

    ▲潼南区依靠机械化收割水稻的方式,保证水稻颗粒归仓,今年预计水稻产量突破20万吨。通讯员 徐明鸣 摄

    夏末秋初,稻谷飘香。8月22日,来自江苏省的跨区作业农机手代新桥起了个大早,他将在距离家乡1500公里外的潼南区龙形镇进行水稻机收作业。

    连日来,潼南区正抢抓农时收割39万亩水稻,许多像代新桥一样的来自安徽、江苏等地的跨区农机手,承担起了潼南区50%以上的机收任务。今年该区水稻产量预计突破20万吨。

    22日上午,在潼南区龙形、宝龙等镇街,稻田里翻滚着层层稻浪。

    ▲农机手进行水稻机收作业。通讯员 徐明鸣 摄

    随着收割机轰隆作响、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被卷入机械中,切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搅碎排出还田,大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切割、脱粒、装车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少当地村民一边打量忙碌收割的“铁牛”,一边在田坎上“排队”等着农机开进自家的水稻田。

    “以前收获只能靠肩挑背扛,近些年我们一直都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轻松多了。”潼南区宝龙镇种植户莫玉明今年种了12亩水稻,不到一上午就全部收割完,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说,“现在用机器收割,省时、省力、省钱,每亩可以节约成本300至400元。”

    农机手代新桥在忙碌间隙,跟记者讲起了最近几年机收作业的变化,“以前来重庆,感觉跟家乡相比平原少,地形落差大,机收往往效率不高。”在他的老家江苏省,平原面积占全省86%左右,得益于地形平坦,农机手一天下来可以收割上百亩水稻。

    ▲农机手一天可以收割上百亩水稻。通讯员 徐明鸣 摄

    “不过,这两年我们在重庆的作业效率提升了不少。”代新桥话锋一转,“前些年来重庆收割水稻,大部分都是小田,一天顶多收割20多亩。这两年来重庆的许多小田改成了大田,每天可以收割50亩水稻,比以前高了一倍。”

    “我们这里以前都是碎田块,不好使用大型农机,现在田都平整了,耕作效率也上来了。”宝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全镇1.49万余亩农田绝大部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5%以上的水稻实现机械化收割,“农机能开进田间地头作业,大大提高了种植和收割效率。”该负责人表示。

    在潼南区,每到秋收,类似代新桥一样的跨区农机手是当地收割作业主力,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每年承担了50%以上的机收任务,其中外地农机手占当地作业农机的80%以上。

    ▲趁晴好天气抢收。通讯员 徐明鸣 摄

    今年水稻开镰后,潼南已组织区内农机合作社和区外跨区服务队伍共计650余台农机开展水稻机收服务。“我区今年水稻种植面积为39.31万亩,预计产量20万余吨,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目前我们正趁晴好天气抢收,水稻收割已完成60%左右。”潼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邓洪说。

    主编:邹密 | 编辑:邱春 | 审核: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