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大足区举行的“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带来题为《监测数据看石窟寺保护的风险》的主旨报告。
▲宋新潮。记者 齐岚森 摄
他介绍,截至2022年,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中,共有8项13个遗产地属于石窟寺石刻类遗产。这些项目既包括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以单独项目列入名录的石窟寺,也包括克孜尔石窟、麦积山石窟、杭州飞来峰等分布在丝绸之路、西湖文化景观等系列遗产中的石窟寺。
宋新潮说,我国石窟寺保护形成“重视前期试验研究,多学科成果支撑,科学研究贯彻保护工作全过程,动态化设计和实施”的工作方式。
2017年至2021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数据显示,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面临自然因素带来的风蚀和水害风险,游客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成效不够等问题。为此,宋新潮建议,加强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和应对的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技术攻关,围绕水害、地质环境等核心影响因素开展深入研究。加强预防性保护,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