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市财政打通理论学习向实践成果的转化通道—— 执守俭朴 共聚“崇俭尚朴”正气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廖雪梅
    时间:2023-06-30 19:58:30

    核心提示:主题教育中,市财政局抓实以学正风、养成俭朴之风,注重打通理论学习向实践成果的转化通道,在预算管理、绩效控制、财会监督等方面不断革新理念认知、优化方式方法,勤俭节约已经成为全市政府部门的共识,成为财政工作的常态思维。

    ▲前不久,市财政局组织机关和局属企业干部走进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开展今年第三期“1小时论坛”活动。市财政局供图

    就政法单位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出台“六条”措施,明确除了核定额度内的法检聘用制书记员和公安辅警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新增聘用人员支出,还要求采用资源共享、事务集约等方式节约支出;对10个部门申报的22个项目经费进行公开评审,其中1个项目被“砍掉”,9个项目需“回锅”修改预算,进一步压减支出……近段时间,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场景频频在市财政局上演。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财政局围绕抓实以学正风、养成俭朴之风,坚持学做结合、查改贯通,在预算管理、绩效控制、财会监督等方面革新理念认知、优化方式方法,勤俭节约已成为全市政府部门的共识,成为全市财政工作的常态思维、常用方法。

    钱多钱少,都不容铺张浪费

    “这台电脑,我们已经用了7年。”市财政局办公室干部肖蕾指着桌上的台式电脑说:“之前是同事在用,现在运行还可以,不卡顿,不影响日常工作,买新的划不来。”

    ▲日前,市财政局人教处、驻局纪检监察组、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产业引导基金公司到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开展“赓续奋斗精神坚守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市财政局供图

    材料能在电脑上校对就不打印、能双面打印就不打印单面,下班前拔掉插头断电……肖蕾说她已经习惯了。她的习惯,既有她个人修养在里面,更有勤俭节约的氛围熏陶。在市财政局,固定资产达到报废年限后还能够正常用的继续用,水电气、印刷、公车……很多地方“抠”得很紧,“过紧日子”已经“常态化”。

    厉行节约,需要市级和区县共同努力。团市委印发支出管理措施,对会议、公车和能耗提出了明确的管控细则,去年机关运行经费下降22.39%,今年又降了13.71%。

    江北区今年压减了35%的一般性项目支出,额度达到10亿元,压减出来的钱,都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面。

    “学用新思想,关键是把看家本领学到手,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打通理论学习向实践成果的转化通道。” 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说,党政机关应保持对纳税人和“纳税人的钱”的敬畏,不管钱多钱少,都容不得任何浪费,只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带头“过紧日子”,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以学正风,学是基础,做是关键。读书班结束以后,理论学习有没有持续抓紧抓实?如何防止前热后冷?市财政局将学得真知、悟透真谛融入日常,迭代升级打造“财政大讲堂”“1小时论坛”等具有财政特色的学习品牌,把书本、实践、现场贯通起来学。局领导“领题作业”的深化财政改革等8个重点调研课题,已经形成了部分成果,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财政制度的执行落地措施得到了迭代升级,丰富了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实践。

    俭字为要,集中财力办大事

    最近,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市农业农村委申请调剂1500万元,准备对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种植主体每亩补贴50元。

    “现在申请财政资金比较费劲。”6月29日,在市财政局等候评审的间歇,市农业农村委计划财务处长聂玲对记者说,用钱必须先过评审关,在专家面前要把项目整体情况汇报清楚,特别是产出效益,只要没说明白,项目就不过了关。

    “全市规模有好多?”“你们给前期补助,大豆油料的产能提升是怎样的预期?”“补贴标准占亩均种植成本的比例大概是多少?”“之前做过调查研究没有?”接连4个问题抛给了聂玲。虽然准备工作充分,项目予以通过,但因绩效指标设置不完整,需要完善后才能够安排预算。

    如今,部门单位用钱,不管是年初预算还是年中追加,都要先提交申请,再由人大、财政、审计组成的专家评审,通过后才给预算,单笔超过500万元的,还要报市政府审批同意才行。

    省下来的钱用到哪里?当然是集中财力办大事,办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的大事,办攸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

    从 1—5 月的全市财政支出数据看,落实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两项国家战略,支出了669亿元,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支出了28亿元,城市更新提升和乡村振兴用了166亿元,生态环保用了65亿元,科技创新用了30亿元。

    在老百姓的事情上,公共财政从来不“皱眉头”,前5月全市民生支出的大数是1450亿元,15项重点民生实事正在加快实施,困难救助、基本医保、优抚抚恤等基本民生政策足额兑现。

    数字赋能,助力节俭持久战

    勤俭节约,既需要个人的习惯养成,还需要完善的机制来监督。

    日前,一市级单位的财务人员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办理公务接待费报销,像往常一样输入报账信息、点击提交后,并没有进入资金拨付环节,而是出现了一个弹窗“公务卡大额报销”,这意味着资金支付被拦截了。

    该财务人员庚即按国库集中支付规定,将支付申请涉及的公务卡刷卡凭据、发票等所有报销资料提请市财政核查。收到申请后,市财政局从是否符合预算安排、附件资料是否齐备等多个维度逐一核查,发现支出是合规的后,在系统中进行了“解冻”处理。

    “‘三公’经费开支内容复杂、支付业务频繁、涉及预算单位多。我们把相关规则嵌入到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里,通过人力和算力的互补、线上和线下的联动,数字赋能‘三公’经费管理。”市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

    这只是市财政局运用大数据技术管理财政资金的缩影。该局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设置了24个指标,对资金支付进行全覆盖动态监控,今年以来累计推送预警信息2190条。

    如今,市财政局正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这个总抓手,以“键对键”的方式念好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数字化“理财经”。这个系统不仅涵盖预算编制、执行和核算等业务,还同步贯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部门决算、政府财务报告等业务,形成“一网通览”、及时感知、高效运行的数字化智慧化治理形态。

    全市所有的1.8万个预算单位正在应用一体化系统开展今年预算执行、明年的预算编制业务,不仅市域上下级财政和预算单位实现了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还与财政部实现了业务与数据的贯通。

    目前,市财政局正在数字重庆建设整体框架下,加快推进财政管理综合画像、财政数据资源仓库建设等数字化改革工作,发挥财政数字化应用对遏制铺张浪费、共聚俭朴正气的倒逼、驱动、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主编:曾立 | 编辑:周盈 | 校对:杨骏 | 审核:吴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