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多彩非遗,“唤醒”文化记忆。6月6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非遗购物节·第八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市文化旅游委举行。今年,我市将举行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非遗演出季等10大板块120项活动,全面展示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擦亮非遗“金字招牌”。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韩毅 摄影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国务院设定,为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6月10日,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重庆将在此期间,开展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其中,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重庆主场活动——非遗购物节·第八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将于6月10日—11日在长寿区举行。该活动由市文化旅游委、市商务委、长寿区政府主办,采用“线下展示+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致力将其办成“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具体活动包括:开幕式活动,将为重庆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和“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单位授牌和颁发证书;非遗和老字号博览会,将组织180项非遗项目和老字号企业参加,设“茶和天下”“川渝群荟”“长寿遗韵”3个非遗体验区和“舌尖非遗”“匠心非遗”“悦赏非遗”“齐活老字号”4个活态非遗展区,供市民游客体验非遗之美;“非遗游乐汇”巡游表演,将组织铜梁龙舞、鲤鱼灯舞、海棠唢呐等巡游表演;“寻找小小传承人”非遗研学,将组织学生通过学习非遗技艺和传统戏剧表演等方式,走进活动现场;“云游非遗·影像展”图片展播,将在网络平台进行现场图片展播。
除了主场活动,我市各区县还将举办10大板块120项特色活动,邀请市民游客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这些活动包括——
非遗购物节,我市将精选非遗产品参加阿里巴巴、京东、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组织的线上销售;合川、大足、梁平、石柱等18个区县将开展线下非遗购物节,创新文化消费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恢复;
非遗美食节,江北、南岸、九龙坡、綦江等12个区县将依托美食类非遗项目,通过设立美食集市、举办火锅美食节等形式,集中展示有滋有味的非遗魅力;
非遗进景区,我市各区县将在景区景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
非遗进校园,沙坪坝、渝北、江津、酉阳等19个区县将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面塑、剪纸、棕编、摆手舞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走进中小学校,通过授课、表演等形式,传承弘扬非遗文化;
非遗演出季,各文艺院团、书场和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将推出走马民间故事专场、“青春喜乐会”相声专场、川渝非遗精品演艺《映像山城》、曲艺综艺专场演出《十八梯欢乐汇》、武陵山区(渝东南)民歌展演等;
非遗展览月,将举办成渝双城蜀绣展和重庆非遗精品展,精选蜀绣、漆器、梁平木版年画、荣昌陶器、黄杨木雕等非遗作品进行展示;
“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活动,巴南、永川、开州、彭水等22个区县和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将以茶山、茶厂以及相关非遗传承体验设施为依托,展示制茶流程、开展茶艺讲座等,广泛传播茶文化。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辉煌岁月的结晶,是文明曾光彩熠熠存于世间的见证。”发布会上,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朱茂表示,相比往年,今年我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有三大亮点:形式多样、多点开花,共设1个主会场、10大板块、41个分会场,举行有120项活动;匠心独运、创意十足,更注重营造场景,展示活态传承,增强体验感和互动性;多措并举,同向发力,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让广大市民认识了解非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激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