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姜长云:以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
    时间:2023-05-07 10:18:46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高度重视产业融合的赋能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强大动力源。

    所谓产业融合,是指由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所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现象,是不同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直至融为一体的过程。产业融合往往导致产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的调整,带来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与重构,引发产业形态和组织方式的重大变化。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需求演变等都可能成为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信息化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扩散,正在加速产业边界的模糊和消融。产业融合往往建立在技术融合、产品或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等基础上。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产业融合赋能的作用。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大国小农”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带动小农户参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成果,始终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难点问题。推进产业融合,不仅为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农业和涉农制造业(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创造了条件,也为发挥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提供了便利。例如,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产品和乡村土特产品供给更好地对接来自城市的需求,增加了乘数级的机会;许多地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迅速发展,作为促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尝试,有效促进了小农户增收和农业节本增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进而带动城市人才下乡畅通了渠道;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城乡融合的深化,以产业融合为载体促进城市大企业与乡村中小企业的融合发展,亦为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拓展了新路径。

    综合来看,推动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培育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为服务业与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制造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打造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又要面向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增值收益;既要面向增进民生福祉的需求,鼓励发展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又要鼓励利用文化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新空间。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邱春 | 审核: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