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网评大赛366丨红色文化走出去,还需多用“小心思”
    四川外国语大学 沈君蔓
    时间:2023-04-29 15:20:52

    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周公馆桂园、1949大剧院……重庆不断打造的专属IP,见证着红色故事不断深入人心的势头。近日,重庆还推出“红岩红”沉浸式演艺项目,红色文旅又添新名片。

    红色文化向内开启了一场旅游盛宴,对外却仍面临传播遇冷的困局。长期以来,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导致国外受众对红色文化存在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中西语境不适配又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误读,认为其与战争、革命相联系,因此类似信息往往在端口处就惨遭拒绝。

    回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经验与成就,孔子学院在海外供不应求、影视剧作在非洲家喻户晓、李子柒视频火遍YouTube、非遗竹编走红TikTok……从这些成功的实践中不难总结出,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多用“小心思”,才能讲述好故事。

    “小心思”并非坏点子,而是灵活使用翻译策略、传播方式以及叙事内容,为红色文化走出去营造良好、更合适的国际传播氛围,提升红色故事的吸引力、向心力及受众喜爱度、认可度。

    活用翻译技巧,打通传播第一道关卡。面对复杂的国际格局,不能仅靠高低语境的差异来调整对话的逻辑,更应凭借翻译的艺术突破传播阻滞。在国外受众的视域下,目前普遍使用的词汇就存在巨大攻击性,使用“red”“revolutionary”等词汇向其介绍,传播遇冷则难以避免。在传播过程中,侧重“historical”“humanistic”的表达,有益于进一步阐释红色文化具体内容,使国外受众听得懂、愿意听、乐意听。

    善用传播技术,打造世界级文化符号。美国漫威、日本动漫、韩国选秀......国外系列IP收获了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红色文化经历时间的沉淀与打磨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其中蕴含的精神、情怀与气质具备强有力的传播潜能,需要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多元化表达风格,承载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借助消费潮流架构起对话沟通的桥梁,破除过去脸谱式符号化的僵硬传播模式,转向个性化消费型的柔性传播,打造起世界级红色文艺的IP。

    创新叙事内容,开拓双方共通意义空间。新时代语境嬗变对于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在此过程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而更重要的是跨语境思维与素养。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意义空间,应推动红色文化适应不同媒介语境的传播,充分考虑本土文化的异质性,讲红色文化的人情味,寻找传受双方的情感共识,既要努力从文化传统中寻求彼此的共性,也要尊重各自文化传统中固有的特性,做到高质量有效叙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重庆地区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全面展现重庆英雄城市形象、加强城市文旅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以重庆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切入点,由点及面推广传播,我们需要活用“小心思”,为外国受众呈现可看见、可接近、可接触、可互动的文化盛宴。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指导老师:刘利刚)

    主编:单士兵 | 编辑:臧博 | 审核: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