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孔,沿宁河山峡俱有,唐刘晏所凿,以引盐泉。”
——光绪《巫山县志》卷三十一《古迹》
一、神秘的石孔
长江三峡是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境内的大宁河小三峡又是三峡景区的必游之地,其风光旖旎,让人赞叹不已,所谓“一溪陈前,可濯可沿。众峰巉岩,如削如画”,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的到来。
▲大宁河小三峡
大宁河简称宁河,古称巫溪、盐水、昌江,发源于重庆北部与陕西、湖北交界的大巴山南坡,往南流经重庆巫溪、巫山两县,在巫山县城东汇入长江,是长江上游北岸重要的一级支流,全长约202公里。
从巫山县逆大宁河而上,在“小三峡”(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全长约50公里)西岸的绝壁上,有许多方石孔,这些方石孔排列规律,连绵不绝,似乎看不到尽头。1993年版《巫溪县志》记载:“从宁厂(巫溪县宁厂古镇后溪河口)起,沿大宁河右岸南下,至巫山龙门峡口······岩壁上现存架木石孔6800余个”。
▲大宁河大湾栈孔
这些年代久远的石孔就是大宁河古栈道遗迹,它们是何人所建、何时修造、用途如何呢?这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不绝的问题,也成了让人困惑的三峡谜题之一。
二、绝壁之光
所谓栈道指的是依崖架空的道路。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
“栈,棚也,竹木之车曰栈。”
栈道多以木材插入凿石之中,
凌空飞架,
穿越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建于峡谷激流之上,
人迹罕至之处。
《战国策·秦策》中提到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
可见我国栈道开凿的年代之遥远,
历史之悠久。
大宁河古栈道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栈道遗址群之一,分布于大宁河河谷,是我国古代典型平梁式栈道,开凿在鸟兽不至、奇峰插天、暗谷神幽的绝壁之上,其工程之艰巨,规模之浩大,环境之复杂令人惊叹。如今栈道木构栈梁已经不存,但栈孔(即石孔)大多完好无损,是我国古代先民创造出的重要文化遗产。
大宁河古栈道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为巫溪县宁厂古镇后溪河口至巫山县龙门峡口的大宁河中下游,全长约80公里,栈孔全部开凿在河谷右岸的崖壁上。
▲大宁河古栈道局部
以巫溪、巫山两县交界的庙峡南口为界,可以大致分为南北两大段:
北段从巫溪县宁厂古镇后溪河口开始,经牛肝马肺峡、剪刀峡、二墩崖峡、巫溪县城到庙峡。北段河谷长约20公里,为几段狭谷和宽谷组成,宽谷河岸易于通行处并无栈孔,所以栈道分布多有间隔,该区域分布的栈道有40余段,最长段约500多米。
▲大宁河牛肝马肺峡栈孔
▲大宁河剪刀峡栈孔
南段从庙峡南口开始,沿大昌、滴翠峡、巴雾峡、龙门峡入长江,南段栈道保存较为完好,在“小三峡”中有连续的大规模栈孔分布。南段河谷也可以分为狭谷和宽谷两种,栈道基本分布在狭谷地段,往往高于水面十米左右,有些长度甚至可以达到几公里。
大宁河古栈道的栈孔形制皆为方形,边长多在22厘米左右,间距在1.8—3.5米之间,其分布随着栈孔距水面高度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增高,基本呈水平分布,比如北段后溪河口的栈孔高于水平面1米左右,到了巫溪县城高出水平面5-8米,到了最南端的龙门峡,栈孔最高高出水平面达20米。大宁河栈道有些区域还保留两层甚至三层栈孔,不过延续分布最长,最为规范的是下层的栈孔。
除了栈道,在大宁河河谷中有一条与栈道结构不同的石碥道,从巫溪县城开始,沿着大宁河向北延伸,经过了宁厂、大河、两河口、白鹿、徐家、铜罐沟,越过大巴山鸡心岭山梁,直达陕西境内,是大宁河古栈道的北延部分。
▲大宁河石碥道
大宁河谷是古代渝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道,由古栈道、石碥道以及历史上不同时期开辟的其它道路共同构建成了一个复杂发达的古代交通体系,展示着大宁河先民们的智慧。
三、鲁班的赌约
由于大宁河古栈道的文献记载极少,关于它的来历一直众说纷纭。当地倒是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流传极广。
话说鲁班和观音菩萨见当地百姓生活艰苦,决意为他们做点事情,两人便打赌。要是鲁班能够在一夜之间为百姓在绝壁之上修建一条路,那么观音菩萨就要为百姓做100双绣花鞋。赌约既定,鲁班就开始动手,只见他用角尺在绝壁上一敲,每隔几尺就会出现一个石孔,速度奇快。观音菩萨在天亮之前去偷看鲁班的进度,发现他就要完成,恐怕自己要输,于是便学起鸡叫。鲁班听见鸡鸣声,以为自己输了,便停下手,于是绝壁上留下了这一列列整整齐齐的石孔。
这样的传说或多或少表达了百姓淳朴的观点,那就是在这如刀削般插入河流的悬崖绝壁上,建造大宁河古栈道这样宏伟的工程只能是鬼斧神工,靠常人之力来完成此等奇迹是难以想象的。
大宁河古栈道到底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根据光绪《巫山县志》:“石孔,沿宁河山峡俱有,唐刘晏所凿,以引盐泉”的说法,大宁河古栈道是中唐时期刘晏主持“大昌监”盐政之际所修建。《舆地广记·图经》则说:“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尝引此泉(巫溪县宁厂古镇宝源山盐泉)于巫山,以铁牢盆盛之”,似乎在暗示大宁河古栈道的修造历史可上溯到东汉时期。
▲北门村崖墓
大宁河沿线还发现了古墓葬、古建筑、古遗址和摩崖石刻等遗迹,为破解大宁河古栈道修建时间之谜带来了一丝曙光。北门村崖墓位于巫溪县城北门外临河石壁上,正好开凿于北门村段栈道上方。该崖墓正下方的栈孔与左右栈孔内壁风化严重,看不清凿痕。令人惊奇的是,崖墓下方与栈孔高度接近、用于安装墓葬构件的崖墓石孔却保留着清晰的凿痕。既然崖墓石孔与栈孔处于同一高度、同一壁面,那么风化程度也应该一致。现在栈孔风化程度却大于崖墓石孔,说明栈孔开凿年代应早于崖墓。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北门村崖墓修建年代为东汉至六朝,再加上大宁河古栈道开凿形制统一,具有规划特点,在尺寸、间距等数据上接近秦汉尺度,由此推测大宁河古栈道修建年代可早到秦汉时期。
四、宁河的财富
大宁河古栈道及其延伸部分构成的交通体系曾为古代该地区的社会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它的具体用途,却有很多种说法。
有的学者认为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交通道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如秦将司马错伐蜀“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大宁河古栈道应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军事用途修建;有的学者认为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舆地纪胜》转引:“图经:相传(涪陵)城西十五里有妃子园,其地多荔枝。昔杨妃所嗜,当时以马递驰载,七日七夜至京”,推测今天重庆市涪陵区盛产荔枝,当时为了保鲜,专人就近从涪陵顺长江而下运荔枝到巫山,再经大宁河古栈道进入陕西,再驿马传递,直抵长安;还有更多学者认为大宁河古栈道实际上是一条盐道,与当时运盐输卤有关。
▲宝源山盐泉
宁厂古镇宝源山盐泉带来了无限的财富。早至西汉时期,在今天巫山巫溪地区就设有盐官。到了东汉时期,在今天巫山大昌和巫山县城附近就有制盐迹象,但是巫山境内并无盐泉,制盐的卤水从何而来?宝源山盐泉就成了合理的解释。宝源山盐泉和巫山之间的通道——大宁河古栈道似乎就成了唯一的运卤渠道。巫山具有地理上的优势,是巫盐走出大宁河谷,运往长江流域各地的必经之地。大宁河古栈道有些栈孔往往通过凹崖之下,与凹崖之间的高度很难容得下一人行走,其供人行走的用途受到怀疑。有学者认为,大宁河古栈道的栈孔是用于架设输卤管道的,其材质主要是竹笕,用来将宝源山的盐泉引向巫山,大宁河沿岸道路艰险,卤水自流到巫山比从巫溪运盐出来的成本要小得多,看来“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尝引此泉于巫山,以铁牢盆盛之”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
▲大宁河古栈道远景
▲宝源山
▲大宁河
大宁河水至今奔流不息,空旷的山谷里似乎还回荡着千百年前开凿栈道时金石碰撞之声,声声悦耳,如同将一个个音符定格在这崔巍绝壁之上。这是先民征服大自然的壮举,这是他们坚韧精神的象征。大宁河古栈道沿途的众多文化遗迹对于探讨该地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在提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当重视大宁河古栈道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并且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合理规划,尽力保护大宁河古栈道的整体风貌,讲好它的故事。
参考资料:
重庆市移民局、重庆市文物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三峡古栈道》,文物出版社,2006年。
白九江:《巴盐与盐巴——三峡古代盐业》,重庆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