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网评大赛336丨正视死亡才能更理解生命的真谛
    重庆三峡学院 王梦琪
    时间:2023-04-13 17:14:25

    近日,“00后是怎么看待死亡的”“90后女入殓师穿上寿衣大方展示”等话题,轮番登上微博热搜;从业十年的90后入殓师,穿上寿衣直播科普殡葬知识引发网友热议。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我们需要正视死亡,如此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

    受传统文化重生轻死观念的影响,“死亡”是大多数国人不愿面对的两个字。然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一次又一次展现了人类生命的脆弱,不论科技如何发展、医学如何进步,死亡依旧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直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社会,学校缺乏最起码的死亡教育,大环境缺少公开且严肃讨论死亡的氛围,是需要改进的。

    死亡教育,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据教育部2020年底公布的消息,国内已建设《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生死学》等50余门公开课,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部分高校也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

    死亡是全人类的课题,死亡教育也应该贯穿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各大中小学都应该进行不同程度的死亡教育,循序渐进地健全相关课程。同时,实践也要融入教学,通过对立遗嘱、遗产分配的探讨和参观殡仪馆、烈士陵园等课外实践形式,帮助学生们直面死亡、认识生命的价值,在青春年华,绽放最绚烂的生命之花,树立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对每个公民来说极有必要。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很避讳“死”,甚至还给相关从业者盲目地扣上了“瘟神”的帽子,使得他们被孤立于社会边缘,失去了许多正常社交的机会。对此,笔者认为,要从基层的社区、村镇起步,以邻里讲座、社区墙画、临终关怀等形式,让居民们树立起正确的生死观。此外,相关部门也要改善殡葬从业者良莠不齐、行业收费不统一的问题,进一步减轻大众对殡葬业的偏见。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正视死亡、不再畏惧谈论死亡话题,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形成更加尊重生命、珍惜当下的氛围。

    余华说:“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正视死亡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正如网友所提,我们应该尊重这个所有人都不能逃避的现实,去思考,去剖析,这样才能更坦然地面对,对当下的生活也会更加珍惜。心存敬畏,对未来满怀期待,我们终将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作者系重庆三峡学院学生)

    主编:单士兵 | 编辑:臧博 | 审核: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