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两江观察|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19届络病学大会17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 络病学理论破解“无效再通”临床困境
    重庆日报·健康
    时间:2023-02-26 17:15:23

    “大血管再通 ≠ 良好预后。”2月25日,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作了题为《急性卒中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的作用》的学术报告。

    据悉,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张伯礼、刘德培、刘耀、张运、郝希山、陈志南、丁健、吴以岭、丛斌、于金明、贾伟平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10万余名医学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大会,展开一场高端的学术交流。

    大血管再通不等于良好预后

    急性卒中大血管再通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临床研究显示,大血管的再通率和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血管成功再通但预后不良,“无效再通”发生率在45%-60%。

    2015年以前,在急性卒中诊治中,神经科领域致力于大幅推动时间窗延长,保障患者进行“血管再通”治疗。2015年以后,大血管再通的比率与良好的临床预后之间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对此,董强教授表示,虽然血管“无效再通”在神经科领域很早就被提出,然而在神经科的急性卒中,血管再通的治疗并未被普及。

    “无效再通”的预测因素

    寻找“无效再通”的预测因素对血管内治疗后不良预后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具有重要价值。

    那么,“无效再通”的预测因子到底有哪些?董强教授认为,主要有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治疗四方面相关因素。归咎起来,再灌注障碍是导致无复流现象或“无效再通”的根本原因;出血转化、侧支循环不良、血流自动调节受损以及早期再闭塞等,都可能导致“无效再通”。

    董强教授介绍,“无复流现象”本质是微循环的障碍。如何识别无复流现象或者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很好的识别手段,但是脑循环的无复流现象到目前为止没有影像诊断的标准。

    “无效再通”的华山探索性研究

    多年来,董强教授团队致力于“无效再通”的华山探索性研究,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探讨基线皮层静脉引流对血管内治疗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研究表明,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中,基线缺血区不良皮层静脉引流是血管内治疗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能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预测血管内治疗结局的辅助手段。

    针对“无效再通”可能的干预策略,董强教授指出,探索预测因素,识别高危患者,优化患者筛选;同时,加强临床转化研究,积极寻找干预靶点。

    以临床研究和实验室尝试等多项案例为依据,董强教授呼吁,大家要进一步探索“无效再通”的临床解决方案,为心脑血管的慢性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药物,为卒中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文/孟锐

    编辑:童龙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