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两江观察|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网评大赛152丨勿让红色教育在思想上掉队
    重庆大学 胡思琦
    时间:2023-02-18 11:12:21

    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离不开最基础的红色教育。

    位于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毗邻白公馆、渣滓洞和歌乐山烈士陵园等著名红色文化遗址,在红岩精神浸润中发展壮大的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后面简称“川外附小”)为我们的红色教育打了个样。秉持着“岭上开遍映山红”的办学理念和“承传统魂,育未来人”的办学目标,川外附小因地制宜、创设了独属于自己的“红色德育”办学特色。各式各样的主题画作、“红色德育”校本课程、每周一次的主题活动,以及“红岩少年”“红岩小导游”等学生激励选拔措施,红色教育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看到这般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仍不能沾沾自喜,依旧要看到红色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离开川外附小,笔者随机采访几位正在参观红岩魂陈列馆的小朋友,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依旧只认识小萝卜头。在不少人看来,这不必苛责,川外附小的成功离不开它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他资源贫瘠的地方,红色教育或可以稍微“掉队”。

    但事实是,红色教育从来都不是“唯资源论”。川外附小的成功,更多地源自思想上的重视。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只有学校对红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掉队,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才能不掉队。

    面对红色教育,我们应坚持“有条件就好好利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原则,系好青少年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容不得半分懈怠。现如今,红色教育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纪念物和标志物为载体,通过参观学习,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及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另一种则是依托培训班、学习班和课堂等形式,进行精神洗礼和理想信念教育。

    诚然,“前人的丰碑,后人的课堂”,红色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拥有更多的优势和便利。但“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红色教育亦如此。资源丰富的地区,须以探珠采玉之功,挖掘红色资源的独特作用,让学生在走进纪念馆、陈列室的同时,将红色文化的内涵入耳入心。资源匮乏之地,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这一不足,更多地创新形式载体,探索多元教育模式,如红色+研学、红色歌曲、红色书籍、红色影视剧等,取代实物实地的现场感,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守好红色江山,培育红色青年,须从重视二字开始。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

       

    编辑:饶思锐 | 审核:单士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