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两江观察|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网评大赛120丨乡村振兴路,需要更多“下庄人”
    重庆文理学院 周子杰
    时间:2023-02-13 18:53:4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重庆市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该怎样结合实际,走出一条大城市带大农村之路,走出一条有重庆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这也是需要知行合一、不断探索的脚下之路。

    重庆被称为山城,很多地方需要爬坡上坎,修路更是异常艰难。

    说起路来,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这里就有一条“绝壁上的天路”。进入“下庄人事迹陈列馆”中,泛黄的黑板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我们读书为下庄明天。”

    一张张“悬崖筑梦”的珍贵照片,一座座下庄人挑战绝壁的雕塑,一套套修路实物,生动表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下庄人的“精气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也昏。”讲解员黄梅在描述村庄景象时用这样一首山歌为我们讲述着从前的下庄。抬头看,而今的下庄村已形成低山区柑橘650亩、桃园300亩,高山区烤烟200亩、核桃600亩的产业结构。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生活水平正蒸蒸日上。

    在陈列室一楼,小型会议室中可以观看下庄人事迹专题片《绝壁上的天路》。陈列室内讲述着:坐“井”苦熬、凿“井”战天、筑“井”群英、拓“井”攻坚、抚“井”追梦五个篇章,重现了下庄人的发展历程。

    在山谷中,遥望峭壁,只见当年唯一的出山路如同镶嵌在悬崖上,有的地方仅容得下一个脚掌,有的地方需要两人接力方能上下。在这条险象环生的山路上,有75人摔伤或致残,23人失去生命。

    这样的环境下,村民的生活极其艰难。肥猪只能宰杀成块,背出山外售卖,所需的生活物品也只能靠双肩背进大山。大山像一口“井”,把村民“锁”在山里,下庄人做梦都想看看山外的世界。

    下庄这条路,从1997年便开始凿,历时7年。这条路,打开了下庄人通向幸福的“天窗”。昔日的“天坑村”已全然不见曾经的荒芜和悲壮,正悄然蝶变。

    如今,全村已修建道路21公里,实现了社社通、户户入。

    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的倡议和带头捐助下,“毛相林助学专项基金”揭牌。在乡村振兴中,下庄人希望通过助学基金,让更多的孩子好好读书、发奋图强,将来学成归来后,用知识和爱心回报社会,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共同铺就一条更加坚实的幸福之路。

    当前,重庆乡村振兴正处于开局起步的关键期,回望过去极不平凡的新时代十年,“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儿女劳动形象的一个缩影,下庄精神亦是“勤劳、奉献、开放、自强”巫山精神的具体体现。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如今的下庄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选优配强村支两委干部队伍,让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压舱石”和“定盘星”的作用,形成了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良好氛围,正汇聚起“新下庄人”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强大动能。

    (作者系重庆文理学院学生)

       

    主编:单士兵 | 编辑:饶思锐 | 审核:单士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