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两江观察|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网评大赛101丨工资低是能力不够?专家言论还待“接地气”
    重庆文理学院 侯星宇
    时间:2023-02-09 16:07:29

    “现在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觉得是父母给的太少,觉得企业老板给的工资太低,其实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水平不够”“你干的这点活在泰国或是越南,人家可能只你一半的工资”,这是经济学专家邓海清在谈及一些年轻人抱怨收入太低,不敢消费时表达的个人观点。一时间,邓海清凭借其“耿直”的言论将自己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大量年轻网友也纷纷表示自己“被扎心”“被PUA”。也有网友表示邓海清的话说得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就是让人听着不舒服……于是,诸多网友对此事愤而回击。

    显然,邓海清的观点引发了争议。首先,现在的年轻人确实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年轻人若想在一座城市立足,就必须考虑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还有赡养父母等一系列的问题,收入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和基础。年轻人抱怨工资低的语境,是年轻人这个群体的平均收入相对于现有的生活成本太低了。面临着这些压力,就不允许年轻人适度地抱怨吗?难道年轻人一旦选择了抱怨就真的躺平了吗?

    其次,一个人的工资高低,并非全部由工作能力所决定。诚然,存在一些年轻人能力不够,还在抱怨工资低的情况。然而,除了这类人,有本事的年轻人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收入吗?我想未必。工资高低除了事关能力,还涉及到经济发展形势,所处行业的境况等多重因素,只将工资高低与人的能力挂钩或许太过片面。

    再有,这位专家所举的例子完全站不住脚。简单地拿我国年轻人的工资水平与越南、泰国相比,是在无视国家发展水平、社会现状差距。言语之中,这位专家就是将自己置于老板的立场,将年轻人单纯地视作劳动力,并未将年轻人看作是人才和伙伴。这样的言论无疑透露着愚昧和自私,让人失望和排斥。

    总而言之,收入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一个绝对的概念。年轻人抱怨工资低,是对收入不平等的抱怨,是对机会均等的诉求,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无大错。或许正如储殷副院长所言: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听专家的建议了,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专家的建议质量挺低的。因此,还希望专家们少提一些低质量的言论和建议,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多接一点地气。

    (作者系重庆文理学院学生)

    主编:单士兵 | 编辑:张燕 | 审核:臧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