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两江观察|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63米巨型石刻亮相重庆江滩,呼吁市民文明观赏
    重庆日报客户端 赵迎昭
    时间:2023-02-02 21:29:45

    2月2日下午5点多,天色渐晚,南岸区雅巴洞江滩公园仍热闹非凡。从南滨路俯瞰公园,会发现一个区域人群最为集中,那里便是最近火出圈的巨型石刻《长江·母亲的歌谣(暂定名)》了。

    ▲《长江·母亲的歌谣(暂定名)》。受访者供图

    走到这座位于长江江滩的巨型石刻前,首先会感到震撼。只见一位母亲正作游泳状,11个孩子憨态可掬,聆听着妈妈的歌谣,满脸欢笑……石刻和江滩、长江浑然一体,既气象万千,又充满诗意。

    ▲《长江·母亲的歌谣(暂定名)》。受访者供图

    在抖音上,介绍这座石刻的视频比比皆是,不少点赞量达数万个。网友纷纷被其圈粉,前来一探究竟。74岁的邓翠苹赞叹道:“这个雕塑非常棒,有人文,有气势。”说完,她便和友人在石刻前合起了影。

    ▲《长江·母亲的歌谣(暂定名)》。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这座备受关注的石刻,是由重庆大足区石刻协会团队创作的。该协会会长段勇介绍,石刻长度为63余米,象征长江6300余公里长。母亲的形象代表长江,11个孩子代表沿江11个省市。孩子们在母亲呵护下奔向大海,走向世界。

    ▲《长江·母亲的歌谣(暂定名)》。受访者供图

    “石刻采用摩崖造像的手法进行雕刻,母亲的形象借鉴了大足石刻卧佛的雕刻手法,身体隐于江滩,给人以遐想,展现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的宽广气魄;孩子的形象借鉴了牧牛图的雕刻手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象征沿江省市共同推进长江大保护,奏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奏曲。”段勇说,先后有30多位工匠参与到《长江·母亲的歌谣(暂定名)》雕刻中来,大家克服高温等因素影响,历时近10个月,最终在今年春节前夕完成雕刻。

    ▲市民和巨型石刻合影。记者 赵迎昭 摄

    记者现场看到,石刻周边虽有多块告示牌,但仍有许多市民爬到石刻上嬉戏、拍照。“哎呀,娃儿长什么样子都看不到了。”“要用围栏围起来,不能让这么漂亮的雕塑被破坏了。”看到不文明场景,市民你一言我一语说道。段勇表示,希望市民文明有序观赏,不要踩踏和攀爬。自媒体从业者明牧在石刻现场向网友直播时也表示:“这座石刻的立意是为了呼吁人们保护长江,希望大家文明观赏石刻,带走垃圾,共同守护母亲河。”

    ▲《长江·母亲的歌谣(暂定名)》。受访者供图

    主编:吴国红 | 编辑:袁文蕙 | 审核: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