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资源。党的二十大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作为拥有悠悠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但在文化输出中,我国传统文化却面临着“被窃”的严峻考验。
就在国人庆祝新年到来前夕,大英博物馆发布的一条推特信息引发争议,其邀请公众参与庆祝“韩国阴历新年”(Korean Lunar New Year)活动。众所周知,农历新年源自我国,大英博物馆却偷换概念将其变成“韩国阴历新年”,可谓是“盗窃”我国传统文化。这一信息发布后,引发海内外众多华人的不满,迫于舆论压力,大英博物馆最终删除了此条信息。随后,一些中国留学生自发穿汉服前往大英博物馆,向馆内游客宣传中国春节的来源与文化。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国农历新年的英文表述第一次在海外引发争议。早前,在美国“Chinese New Year”就遭到韩裔和越南裔的抗议,他们称自己也过新年,但并不是“Chinese”。面对此类情况,我国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保护,防止文化“被窃”。
如果我们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没办法得到传承。当历史的长河流过,未来的华夏子孙们对“被窃”的文化一无所知时,我们将会失去珍贵的传统文化。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担当起保护传统文化、防止文化“被窃”的责任,积极宣传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当下,一些青少年沉迷于韩国“饭圈”文化,却对我国文化“被窃”现状无动于衷。因此,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文化保护意识。青少年作为维护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力军,面对文化“被窃”时,应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而不是不管不顾。
“保护传统文化,防止文化被窃”迫在眉睫。对外输出文化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做到防止文化“被窃”。只有保护好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影响力。
(作者系重庆财经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