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两江观察|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可获得哪些政策支持?这场“发言人来了”活动为企业答疑解惑
    重庆日报客户端 黄光红
    时间:2023-01-17 23:22:51

    “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此类企业却普遍面临着抵押物不足、融资贵的痛点。如何才能帮助它们解决融资痛点,实现更好发展?

    1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在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举行“发言人来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政策解读发布活动,市经济信息委、重庆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向现场的企业代表和各位网友介绍、解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银行保险资源更加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

    重庆银保监局普惠处处长陆玉介绍,在全市统筹安排下,该局日前出台了重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13条举措,其中有不少干货和硬货。总体来看,为做好“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13条举措主要突出了4个特点:资源上更加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服务上持续加力,观念上转变,工具上创新。

    “其中在资源倾斜方面,银行保险机构将在人力、财务、机制等方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 陆玉说,比如,建立金融链长制,每条产业链有专门的主办银行开展对接;设立专营机构、建立专家顾问团队,专门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服务;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通过优惠内部资金定价、下沉审批权限等方式,让专精特新企业更快更及时更优惠地获得信贷资金,等等。

    在工具上创新方面,重庆银行业保险业将更加注重使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建设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比如“渝惠融”和“渝企金服”等),并通过平台持续响应银行保险机构增强金融服务的数据需求,不断创新线上特色产品服务。

    聚焦三个关键词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2022年以来,我们主要从突出抓好应急转贷、深入推进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启动实施抵押增值贷款试点、创新推出‘商业价值保’等七个方面着手,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市经济信息委融资服务处处长王逸飞表示。

    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委将聚焦 “产业”“金融”“服务”三个关键词,紧紧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分级分类找准融资需求,对接协调金融产品供给,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和上市培育工作,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譬如,将加快建立完善企业“白名单”和融资需求清单,积极引导银行、基金、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精准开发科创贷、上市贷等金融供给产品;组织召开银企对接等对接活动,助力企业多渠道开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会同相关市级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快推动产业链、金融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的中小企业生成生态体系。

    “专精特新”企业可通过这些方式获取贷款

    “‘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获取贷款?必须要有抵押物吗?”当天的活动中,有企业相关负责人和网友问出了很多“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最关心的问题。

    对此,重庆银保监局两江分局副局长曾宇露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可通过担保机构担保、投行和银行的投贷联动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等多种方式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这方面,两江新区有很多银行机构做了比较好的探索。例如,工商银行两江分行推出了针对小微“专精特新”企业的纯线上信用贷款产品,系统可以根据企业的纳税情况或者其在银行的结算情况,自动测算出贷款额度,企业最高可贷款300万元。如果还引入一些政策性的担保机构来进行担保,贷款额度最高可以达到500万元。

    此外,该行还推出了抵押类融资产品,无论是企业的厂房还是企业股东、实际控制人及法人的住宅,或者是他们的一些商业楼面,都可拿来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这类产品的最高贷款额度可达到3000万元,企业只需要支付融资利息,其他相关费用(如抵押登记费用、评估机构上门评估费等)全部由银行承担。

    “专精特新”企业大多为中小微民营企业,它们的财务数据、经营情况不够透明导致的银企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其融资难的一大痛点。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曾宇露介绍,重庆银保监局专门针对这个融资痛点,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开发了新一代“渝惠融”平台。该平台是把金融产品展示、在线融资对接、信用信息背景以及精准客户挖掘融为一体,帮助和支持银行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更加适合企业经营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主编:曾立 | 编辑:杨骏 | 审核:吴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