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重庆|
  • 时政|
  • 区县|
  • 时事|
  • 理论评论|
  • 专题|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寻找最美巴渝工匠•人物故事⑮|黄健:“原件级维修”的“机械医生”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19-08-27 11:32:31 | 记者: | 编辑:柏云辉

      “人病了找医生,机器设备‘生病’了就找黄健。”

      今年51岁的黄健是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机修钳工高级技师,负责通用类机床、精密机床、数控机床及专用机床等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大修和技术改造。

      一辈子几乎都在与各类机械设备打交道,黄健说起自己的工作时,都会称自己是“机械医生”,只要设备出现问题,他就能搞定。

      黄健说自己做机修钳工是“子承父业”。父亲黄家显1951年开始在江陵厂工作,是当时厂里精修组的组长、重庆“机修钳工第一人”。黄健从小就很崇拜父亲,觉得有一门技术很“牛”,就经常溜进厂房和父亲的徒弟们一起拆装零件。

      回忆起公司唯一一台德国数控深孔珩磨机出现故障而面临暂时停产的问题时,黄健表示,“我当时就觉得为了一台机器停工,这肯定不行。”因此黄健决定接下这个重任,与团队通力合作来设计生产这个零部件。从测绘、加工到使用,他几乎吃住都在工厂,仅用了9天时间就生产出了一样的珩磨杆,成本还不到4000元,打破了外方的技术垄断。

      在长安公司的34年间,黄健主持了大量课题攻关、技术改造工作,突破了数十项高精设备的应用瓶颈问题,多次带领工程师、技师团队避免公司因关、重、独设备故障面临严重停产事件的发生。

      2013年“黄建技能专家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团队开展绝招、绝技、绝活的经验验证、提炼、传承等专项总结、推广应用工作。

      “我的维修标准和爸爸当年一样——‘修旧如新’,用行话来说就是‘原件级维修’。”黄健说,维修工作不仅要会修,更要会做。这不仅是黄健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徒弟的要求。

      2017年,该工作室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黄健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黄健团队取得了“轴类销孔修复夹具”技术专利,自主创新了“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平台”,主持完成了多套专业书籍编写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的知识来源于社会,所以我要用我的知识回馈社会。”这是黄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位与机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机械医生”,正在用他的执着与坚守展示一个巴渝工匠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策划/王小寒

      文/刘进 黄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