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重庆|
  • 理论|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化|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全国首创丘陵山区适度规模户作机械化生产模式 江津区旋耕机收割机开进“巴掌田”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彭瑜
    时间:2024-01-31 20:29

    寒冷的冬季,江津区石蟆镇转龙村千丘塝,隔三岔五都有人来这里参观考察丘陵山区适度规模户作机械化生产模式。

    ▲现在,千丘塝隔三岔五都有人参观。受访者供图

    “旋耕机也能下‘巴掌田’!”1月30日,转龙村党委书记李敏告诉记者,千丘塝多是“巴掌田”,此前尽管实施了土地整治,但旋耕机还是不能下田,“村民不愿耕种,大户也不愿来流转经营。”

    去年,江津在全国率先推出“改路适机、地路互联、机地相适”适度规模(户作)机械化生产模式后,旋耕机、收割机开进了“巴掌田”。

    农机专家送给父亲的新年礼物

    旋耕机、收割机开进“巴掌田”,这还得从重庆市农科院农机所高级工程师庞有伦送给父亲的新年礼物说起。

    ▲丘陵山区适度规模户作机械化生产模式引来各地人员参观。 受访者供图

    庞有伦是转龙村五组人。去年春节,其80岁的父亲打算继续种田,可转龙村地处丘陵山区,坡度大、地块琐碎,庞有伦很为父亲捏了一把汗。

    “我就想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父亲送上一份新年礼物。”去年,庞有伦刚好卸任重庆市农科院农机所所长,便抽出时间来研究让旋耕机下田的事儿,减少劳作强度。

    庞有伦的父亲仅有6亩耕地,还很分散;左邻右舍有8户人家,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庞有伦将父亲家及邻居们的20亩耕地整合,统一探索机械化种植模式。

    去年1月30日,庞有伦请来挖土机,沿着20亩耕地原有人行便道修筑了800米简易机耕道,宽1.5米,刚好30马力1.2米宽的旋耕机通行。

    ▲微耕机开进“巴掌田”。受访者供图

    “修路只花了8000元。”庞有伦介绍,这样修路不改田不改土,也不浇筑混凝土,只是沿着原有的人行便道修路,方便旋耕机以最短距离驾驶到田头。同时按照稻油轮作需要,筛选集成20-30马力耕地、播种、收割、转运等配套机械。这样,旋耕机、收割机都可以轻松下到“巴掌田”了。

    75岁的陈守顺种了5亩农田。过去,耕田机、收割机到距离公路150米的田间操作,要搭12块跳板,耗时40多分钟,老人干脆撂荒了边远的田地。有了庞有伦的简易机耕道和与地块和道路适配的农机具后,他去年又开始耕种这片农田。

    “以前,耕种、收割、转运占了整个种植过程80%以上的劳动量。”庞有伦称,适度规模户作机械化生产模式解决了农业生产的重体力关键环节,让种田变得轻松多了。他说,该模式关键要以户为单元、多户联合生产,耕地和播种由远及近、收割由近及远,才能方便旋耕机从毗邻农田通过。

    旋耕机收割机开进了“巴掌田”

    就在庞有伦为父亲送上新年礼物时,李敏却为千丘塝的400亩农田闲置伤透了脑筋。

    千丘塝有千余块农田,大的不到2亩,小的仅有1分多,田块最狭窄处不到2米,大型农机根本无法操作。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人无力耕种,大多数农田就闲置起来。

    “这是一片难得的坡地梯田,且土质好、水源好。”李敏介绍,2021年,千丘塝农田实施了土地整治,布局了产业道路、新修了排水沟、翻耕了土壤。可耕作条件改善了,大家还是不愿种。

    李敏请来庞有伦把脉。庞有伦分析,之前土地整治只改造了大环境,没有从根本上减少耕、种、收、运的劳动强度和投入;又因坡度太大,不宜将小田改大田;将水田改旱地虽然方便大型机具进入,但村民又不愿意。他支招,可以尝试实施户作机械化生产模式。

    去年3月初,千丘塝又新修了2.5米宽、2公里长的简易机耕道,配备了耕田机、播种机、收割机等。下半年,种植大户文学奎流转了300亩“巴掌田”种油菜。他告诉记者,过去一天只能耕一亩地,支出要300元;现在一天能耕10亩,每亩开支只需100元,每亩耕地费用减少了200元。

    “以较少的投入,在坡耕地区域快速实现耕、种、收机械化。”江津区相关负责人称,修建简易机耕道,亩均成本只有400元左右,仅为宜机化改造的五分之一;购买与地块和道路相适应的1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费用不超过6万元,就可以满足100亩小地块的作业需求,投入10万元就实现100亩耕地的适度规模机械化生产。

    打造丘陵山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丘陵山区大约90%的耕地还靠农民人工劳作从事农业生产。”庞有伦称,适度规模户作机械化不改田不改土、不破坏原始地貌,是对宜机化改造的有力补充,能以较少的投入,在6-25°的坡耕地区域快速实现耕、种、收机械化。

    去年下半年,江津区在石蟆、蔡家、中山3个镇复制推广2600亩户作机械化生产模式,今年改造区域随即实现机械化生产。

    目前,江津正在筛选改进、创新研发20-30马力段的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构建柑橘、蔬菜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农机装备体系,同时推进改地宜机、改路适机,推进户作小地块简易机耕道互联互通,打造户作机械化生产应用场景,全力打造丘陵山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据介绍,去年,江津智能果园植保机、无人驾驶电驱履带式多功能平台等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全国领先的花椒烘干生产线;全区建成水稻全程全面机械化应用场景30万亩、花椒关键环节农机应用场景40万亩;集聚农机装备产业链企业100余家,旋耕机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6.7%,出口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主编:周立 | 编辑:柏云辉 | 审核:何旭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