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重庆|
  • 理论|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化|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让原醛患者避免有创检查 诊治新方法有望成为国际行业规范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珩 崔力
    时间:2024-01-10 20:53

    核心提示:

    近日,重庆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技厅正式认定首批3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分别为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数字经济智能与安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实验室有何特色亮点?将开展哪些科研攻关?川渝双方如何协同创新?带着这些问题,重庆日报记者走进3个实验室进行了采访。

    1月8日上午9点过,重医附一院67岁的林姜(化名)在机器上躺好后,医生按下了启动键,PET/CT开始高速运转,寻找他体内的病灶。

    林姜接受的是一种名为68Ga-Pentixafor PET/CT的检查,目的是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进行定位诊断。与目前原醛定位诊断“金标准”——肾上腺静脉取血(AVS)相比,这项检查是无创的,且与“金标准”检查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有望成为未来原醛定位诊断的主要手段。

    该检查的效能研究是重庆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双向奔赴”的结果——协同研究。前不久,由双方联合申报的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成为两地首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

    ▲1月8日,重医附一院重大代谢性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启富(右一)带领工作人员做实验。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聚焦:代谢性血管疾病上下游,进行系统整合研究

    “所谓代谢性血管疾病,通俗来说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其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卒中、糖尿病肾病等,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该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医附一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启富坦言,这是为何实验室瞄准代谢性血管疾病的原因。

    过去,国内缺乏将“代谢异常”与“血管损伤”系统整合研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于是,重庆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拍即合,决定做首个“吃螃蟹的人”,联合申报重点实验室。

    “我们是以高分通过评审的。”李启富说,该实验室依托代谢性血管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将研究方向聚焦在了代谢性血管疾病的上下游,上游即代谢紊乱,下游即血管损伤,创新性地对代谢性血管疾病进行系统研究。

    ▲1月8日,重医附一院,病人在机器准备接受PET/CT检查。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缘分:一份报告,促成双方合作探索原醛诊疗新手段

    重庆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个在重庆,一个在四川泸州,他们是如何“双向奔赴”的?

    时间回到2021年9月,一名来自泸州的原醛患者引起了李启富的注意——这名患者竟然有一份68Ga-Pentixafor PET/CT检查报告,报告出自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李启富解释说,原醛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相当于肾上腺出现了病变,导致高血压。“判断肾上腺是否有病变,临床上首选肾上腺CT,但由于肾上腺病变通常位于腹腔内很深的位置,CT误判率较高。”李启富说,因此,目前国内外医学指南推荐大多数原醛患者采取肾上腺静脉取血进行定位诊断。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技术难度也大,很多医院都无法开展,导致漏诊或误诊。

    “当时,68Ga-Pentixafor PET/CT这项技术在国内只有少数一两家三甲医院在探索。”李启富立即通过该院核医学科联系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打算与对方开展跨学科合作。

    “我和李主任以前从未谋面,但一提到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我俩当即决定合作。”陈跃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约一个月后,他来到重庆,双方启动该技术诊断效能的联合研究。此后,原醛患者陆续被送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免费检查。

    李启富介绍,这些患者已经在该院通过“金标准”确诊过,如果采用68Ga-Pentixafor PET/CT检查,也是一致的结果,则证明了该检查的有效性,从而为原醛诊疗提供新路径。

    陈跃称,3个月后,100名原醛患者就完成了检查,后续研究则由李启富团队接力完成。2023年初,双方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国际医学期刊JAMA子刊上,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68Ga-Pentixafor PET/CT对原醛患者的诊断效能与判断标准。随后,重医附一院、湘雅医院等医院陆续开展了这项技术的应用。

    “该标准将有望成为国际行业规范,让原醛患者避免有创检查,为高血压诊治作出突出贡献。”业内人士评价道。

    ▲1月8日,重医附一院,工作人员在重大代谢性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内工作。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未来:重点针对四大方向进行协同研究

    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设在重医附一院5号楼A栋21楼,9日上午,工作人员正在里面有条不紊地做着试验,除了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他们也正在对68Ga-Pentixafor PET/CT的效能进行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该重点实验室拥有庞大的病例及样本库。”李启富解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依托西南医科大学,已建成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糖尿病相关血管疾病研究队列,人数约3万人;重医附一院则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建成西部最大、全球领先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研究队列,人数约2万人。

    “通过两个代谢性血管疾病队列的资源共享,将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徐勇教授说,川渝两地共建重点实验室,可以提高代谢性血管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水平,降低代谢性血管疾病危害,促进两地社会经济发展。

    据李启富介绍,未来,该重点实验室将重点针对原醛、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病四大方向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助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重医附一院党委书记吴昊表示,医院将通过更完善的人才政策和科技政策全力支持该重点实验室研究,让科技创新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主编:匡丽娜 | 编辑:罗建军 | 审核: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