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位于合川高新区的重庆平伟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伟汽车)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电池箱等汽车零配件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输出。
▲平伟汽车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平伟汽车今年3月签约落户合川,9月份就实现投产,不仅比原定投产时间提前了4个月,且每月产值比以前提升30%。
“今年我们就能实现超过2亿元的产值,明年预计产值能达到10亿元。”平伟汽车工程部经理陈波介绍,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电池盒托盘箱体、大型冲焊件及冲压模具的研发制造,配套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阿维塔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宁德时代、华为平台等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目前,平伟汽车正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吸引配套企业落户合川,打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暨工装模具产业园。
闲置产房“腾笼换鸟” 企业提前4个月投产
“今年3月,平伟汽车签约落户合川,原计划是5月份动工建设、明年1月份投产。”让平伟汽车综合管理部经理孙瑜没想到的是,合川高新区已经为平伟汽车准备好了厂房——一处占地总面积500亩,建成厂房面积15万平方米的厂区。
规模如此庞大的厂区从何而来?
合川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彭泽众介绍,合川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纳入全区“两主四特”产业体系,作为主导产业倾力打造。
根据《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合川优先发展电驱、电制动、车路网联、车身零部件等总成,依托引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领域链主企业增强产业集聚度,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
“这是一处闲置厂区,之前的企业退出后,厂房等设备闲置多年。”彭泽众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在引进平伟汽车后,合川高新区向其推荐了这处闲置厂区。
“我们现场查看后发现,厂区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只需在个别地方按我们的生产需求进行适当改造就行。”孙瑜介绍,不仅厂房是现成的,在合川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专班和合川高新区管委会的强力推动和精心服务下,平伟汽车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等各项准备工作也顺利推进,在9月份实现投产。截至目前,平伟汽车项目一期3号车间新能源项目6条新能源箱体生产线已全部建成投产;1号车间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4号车间电泳生产线建成1条并已投产。
链主企业辐射带动 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平伟汽车在合川顺利投产,其280余家主要配套企业有许多也正在向合川集结。
“我们在重庆中心城区有配套企业130余家,市外配套企业还有150余家。截至目前,已有10余家配套企业搬迁至合川或者计划落户合川。”陈波介绍,这些落户合川的配套企业,厂房基本上都选址在平伟汽车周边,“我们将共同在合川高新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工装模具产业园。”
这个产业园将集群研发和制造汽车零部件外覆盖件模具、高强度钢板模具、铝合金模具和多工位模具,并生产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电池箱等汽车零配件,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80亿元,年税收可达2.8亿元,为当地提供约4000个就业岗位。
彭泽众介绍,合川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目前已有10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2022年实现产值120亿元。今年7月,合川又签约23个招商项目,正式合同投资额210亿元,涵盖汽车零部件车身轻量化、车路网联、电驱、电制动以及汽车后市场服务等项目。
目前,合川正依托平伟汽车等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吸引配套企业落户合川,共同推动合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建技术创新中心 推动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
不久前,合川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与平伟汽车科研人员一起,前往市科技局就培育平伟汽车创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进行汇报对接。
“我们的母公司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公司年均研发投入长期保持亿元以上,零部件板块研发投入达3%以上,工装板块研发投入达6%;现有核心科研人才300余名,并成功引入多名国际化技术专家、管理专家。”陈波介绍,平伟汽车不断加大自身研发投入,设计开发出多款软件系统,不仅可使设计人员轻松实现汽车冲压模具各种复杂实体及造型的建构。同时,大幅减少了产品设计的重复工作和人为因素错误干扰,提升了产品设计效率、加工效率、试制效率。
在此基础上,平伟汽车实现了设备100%接入网络,并接入企业开发软件系统,产品从设计到检测的全流程透明化运行,生产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有力提升了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产品试制能力和产品检测能力,也有效降低了产品不良率、运营成本。
“基于平伟汽车强大的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建议在平伟汽车现有的研发平台上创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合川区科技局局长陈燕介绍,合川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管理人员还对平伟汽车人员进行了培训交流,并正在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通过创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技术实力,建立品牌影响力,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