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发布会 | 重庆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做了哪些事?未来又将怎么做?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杨骏 唐琴 罗斌 
    时间:2023-10-13 13:10:46

    ▲10月13日,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暨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发 布 人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兆奎

    市商务委副主任 李巡府

    市政府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张娅茜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 王荆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 吴豪声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徐祖国

    10月13日,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暨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现场,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委、市政府外办、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重庆融入“一带一路”的相关情况。

    持续推动重庆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兆奎答记者问。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兆奎介绍,过去十年,重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下一步,重庆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抓手,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一是持续推进通道互联互通建设。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充分发挥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一体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统筹推进长江航道系统治理,加速江北国际机场扩容和重庆第二机场建设,加快在渝西地区谋划打造南向开放新枢纽。提升规则规制标准“软联通”水平,深入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和数字提单创新应用试点,促进铁公水空立体交通高效衔接,持续降本增效,做好做足“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更好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链接东盟、融入全球。

    二是不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持续深化拓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专班推进枢纽港产业园、中新生命科技城等实体化项目建设,探索数字经济、绿色产业合作新领域,力争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创新,力争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优化国家级开发区功能,培育两江新区开放型经济新增长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档升级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智慧海关、智慧口岸、智慧综保区。

    三是大力促进经贸合作交流。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巩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贸易优势,深化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务实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开展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等领域投资合作,加快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培育总部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增长点,对标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四是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拓展政府间友好合作关系,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来渝设立领事、商会和办事机构,积极参与构建国际经济走廊和国际双边合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对外交往新格局。持续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加快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联动,增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的集聚辐射能力。

    用好外事资源优势

    ▲市政府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娅茜答记者问。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市政府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娅茜表示,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充分发挥外事资源优势,积极搭平台、促交往、扩影响,助力这条“路”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庆元素和中外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努力以一域服务全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逐步转化为精耕细作的“工笔画”。

    首先,重庆通过举办高规格国际会议,来搭建共建“一带一路”交流合作平台。一方面,积极承办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会议。近年来,市政府外办积极争取中央外办、中联部、外交部等部委支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先后举办重要外事活动近20场,其中,“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机制性在重庆举办。另一方面,创设举办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品牌会议。我市创设了智博会、西洽会、中新金融峰会、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等国际会议,日益成为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此外,“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川渝地区—湄公河国家地方合作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将在川渝两地轮流举办。

    其次,重庆通过服务“请进来”“走出去”,来促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往合作。一是积极“请进来”。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大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政要客、驻华使节、友城代表、外媒记者来渝访问,尤其注重高层互访,先后邀请多国政要来渝访问,推动重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二是主动“走出去”。市领导率团出访新加坡、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深化政治交往、经贸对接、人文交流。全市各领域对外交流也日益活跃,成果丰硕。

    第三,重庆通过拓展国际交往“朋友圈”,来提升重庆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一是积极吸引外国来渝设立代表机构。截至目前,经批准外国在渝设立总领馆达到14个。另外,我们积极争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渝设立代表机构,越南等国家已在渝设立贸易代表机构。二是积极扩大友城交往朋友圈。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分别增至29个和84个,遍布世界五大洲。三是积极培育对外交流平台。新设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等近20个特色对外交流平台。四是积极邀请中外媒体参访报道。邀请多批次中外媒体记者来渝采访报道,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重庆声音,促进共建共享。

    下一步,重庆将以加快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重庆国际事务参与度、国际要素集聚度、对外交往活跃度、开放环境舒适度、城市品牌知名度,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往合作水平,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中欧班列成为重要载体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王荆答记者问。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王荆介绍,十年来,重庆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4万列,开行数量居全国前列,中欧班列(成渝)成为区域合作样板。

    重庆中欧班列开行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最”:去回程最均衡。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去程与回程班列数比率为50.5 : 49.5,去回程基本实现均衡对开。运输货值最高。累计运输货值超5000亿元、单箱货值全国领先。货源结构最优。货源由最初的笔电产品,拓展为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通讯及机械设备、家具建材、服装鞋帽、食品、医药及医药器械等上万种商品,本地货源占比近60%。网络辐射最广。已稳定运行线路近50条,境外集散分拨点达108个,可通达亚欧百余个城市及地区,并建成了全国中欧班列唯一自主产权的杜伊斯堡海外仓。

    下一步,重庆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未来的中欧班列发展工作:

    一是“稳”,抓安全稳定开行。加强中欧班列沿线安全风险管理,提升应对风险能力。稳定开行既有线路,持续探索南通道“跨两海(里海、黑海)”、中吉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新线路常态化开行,推进中欧、中亚班列一体化发展,确保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二是“优”,抓服务能级提升。优化中欧班列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跨境物流解决方案。推进“铁路快通”模式常态化运作,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数字班列”建设,优化班列组织及服务水平。持续发展“一单制”,推进铁路提单物权化,完善金融、保险、法律等综合服务。

    三是“质”,抓高质量发展。提高班列开行品质,推出全程时刻表班列产品,拓展高附加值货源市场。做实中欧班列(成渝)品牌,推进市场化发展,构建良性市场秩序,持续降低运行成本。促进“运贸产”一体化发展,围绕“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努力做强通道经济。

    把东盟作为重要方向

    市商务委副主任李巡府介绍,东盟是世界经济重要的稳定增长极、中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也是重庆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下一步,重庆将把东盟作为重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持续不断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积极推进、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各国深化互联互通,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一是用好RCEP这一战略机遇,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水平。大家都知道,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重庆前期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的行动计划以及深化实施的若干措施。接下来,我们将抓好用好RCEP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的战略机遇,不断拓展和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推动合作机制更加健全、要素流动更加自由、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市场融合更加深入,积极建设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城市。全面对接RCEP经贸规则和标准,持续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引导和鼓励重庆企业扩大RCEP经贸合作“朋友圈”,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是用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这一战略平台,充分发挥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带动作用。2015年,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地重庆,实施8年来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名片。下一步,重庆将充分发挥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运营中心优势,积极发挥重庆和新加坡的“双枢纽”作用,打造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示范性重点项目,持续深化金融、航空、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拓展教育科研、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专业服务等其他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中新重庆生命科技城等一批重大项目,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打造中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标杆。

    三是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一战略通道,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经贸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是重庆率先打通的中国西部地区南向出海大通道,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优势,不断提升通道运营水平和发展能级,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推动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发展。深化通道沿线经贸合作,做大做优双向投资、对外贸易,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经贸枢纽。

    吸引境外投融资资金543.6亿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吴豪声答记者问。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吴豪声介绍,10年来,人行重庆市分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开放大格局,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融合作,组织引导金融机构畅通境内外资金融通渠道、提升资金融通质效,助力全市涉外收支规模累计达到13676.2亿美元,年均增长8.3%;吸引境外投融资资金543.6亿美元。具体有五个方面:

    一是拓展跨境双向融资通道。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创新推出全国首个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产品——科技跨境贷,通过搭建“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支持企业跨境融资,成功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截至2023年8月末,已支持企业获得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8079万美元。开展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支持企业境外发债融资,截至2023年8月末,已支持26家企业赴境外发债74亿美元,其中发行人民币离岸债券38亿元。支持银企高水平“走出去”,近10年通过境外放款、境外贷款、内保外贷等渠道向境外提供融资支持72亿美元。

    二是拓宽跨境双向投资渠道。创新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2021年,重庆在中西部率先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支持试点基金投资境外非上市企业股权和债权、境外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股票和债券等。截至2023年8月末,已有9家基金管理企业获批QDLP试点额度15.3亿美元,首笔试点基金已成功落地。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境内股权投资。允许自贸区内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在真实、合规的前提下,可按实际投资规模将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或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依法用于境内股权投资,已累计支持19.3亿美元的资本项目收入再投资。近10年,重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跨境双向投资规模累计达到45亿美元。

    三是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发挥好重庆多项国家战略汇集、多平台联动、多要素融合的集合优势,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金融改革创新,相继获批40余项跨境金融创新试点,其中,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累计便利企业473.5亿美元结算、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便利160亿美元的跨境融资,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占比提升至66.5%,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账户服务;促成中西部地区首个跨境REITs项目、首笔跨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成功落地,不断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注入内生动力与活力。

    四是提升外汇管理服务质效。全国首批试点上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已上线7个应用场景,为全国上线应用场景最多的省市之一,累计便利近1700家企业融资和结算435亿美元,其中便利融资269.6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四;上线的全国唯一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应用场景,已累计便利680余家企业融资结算40.2亿美元,并成功入选国家“区块链+跨境金融”创新试点。完善汇率避险服务,创新建立市区两级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支持政策体系,落地人民币外汇美式期权、亚式期权创新产品,创新“小币种差额交割+人民币美元远期”组合业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0多种货币。近两年,全市银行为400多家企业办理外汇衍生业务签约403亿美元。

    五是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更高水平的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组织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专项行动,上线跨境人民币“一码通”服务平台,组织举办“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培训宣传,支持企业与共建国家经贸投资往来扩大使用人民币。2013—2022年,重庆累计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跨境人民币收付2911亿元。

    接下来,人行重庆市分行将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10周年为契机,牢牢坚持“共商、共享、共建”三原则,加强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深化金融服务,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通道、重点领域建设,持续加大资金融通力度,坚定不移地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让“小而美”工程更贴近民众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兆奎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近年来,我们不断增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友好往来,让“小而美”工程更加贴近各国民众。

    一是做好人才交流。我们通过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为引领,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教育管理、轨道交通、医疗养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联合培养一大批各国急需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技能人员,有效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二是增进科技合作。我市已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并积极筹备即将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同时,引进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来渝共建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与新加坡、匈牙利等国相关部门签订科技创新领域战略合作备忘录。

    三是深化医疗援助。我们不断加强对外医疗援助,为受援国捐献先进医疗设备,分享现代化医疗技术。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积极参与抗疫国际合作,捐赠防疫物资,与受援国人民患难与共,全力协助受援国应对新冠疫情,凝聚国际抗疫共识。

    四是增进文旅交往。我们成功争取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新(重庆)文化和旅游产业联盟等更多国际合作平台在渝设立,与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旅合作注入了新动能。

    下一步,重庆将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积极打造重庆文旅国际交流服务平台,争取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户重庆,积极争取更多海外知名高校来渝合作,谋划和推动更多“小而美”项目,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在更多新领域增进交往,深入合作。

    主编:陈钧 | 编辑:罗建军 | 校对:贺子桓 | 审核: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