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家中孩子如何防范诈骗?收到陌生包裹怎么办? 这场反诈防骗专题活动里都有答案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周松 解小溪
    时间:2023-09-27 23:07:12

    “今天现场活动有一个特别环节,是以往活动中没有的,我们今天特别邀请到了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的民警粟田,他给大家表演一段反诈脱口秀。”9月27日下午,“发言人来了”——重庆市反诈防骗专题发布活动在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红岩文化服务中心举行,活动刚开始,一段脱口秀表演,就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9月27日,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红岩文化服务中心,“发言人来了”——重庆市反诈防骗专题发布活动现场。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防诈口诀“四不一多”要牢记

    “电信诈骗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刷单返利类的诈骗说得上是近期电诈中的‘火腿肠’,哦不!是电诈中的‘王中王’。”脱口秀上,粟田用诙谐幽默的段子,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

    “我总结了一下,骗子们能够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和性格的短板。”脱口秀结尾,粟田还说起了顺口溜,方便大家反诈加深印象。“喜欢美女的,对方就是肤白貌美大长腿;喜欢帅哥的,对方就是帅气多金大暖男;喜欢成功的,对方就是上市企业大老板;想要赚钱的,对方就说高收益、无风险、躺着能赚好几万。所以请在座各位一定记住了: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只会掉铁饼!要钱不给,给钱不要!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才是王道!”时长仅5分钟的脱口秀,却三次赢得现场观众的掌声。

    方便记忆的反诈口诀,确实深受大家喜爱。活动中,有网友提问,家中的老年人不太懂互联网,给他们讲反诈知识,他们也很难理解,有没有方便记忆的口诀呢?

    ▲沙坪坝区委政法委二级调研员苏君。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发言人、沙坪坝区委政法委二级调研员苏君就教授了大家一段口诀:“最简单的话,就是做到‘四不一多’原则。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不明App不下载、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涉及钱款事宜要千万警惕,必要时请拨打96110咨询。”

    家长最关心:如何防止孩子被骗

    作为学生家长我特别担心家里的孩子,请问一下在防止孩子被骗方面有什么办法?类似的问题,在活动中多次被提起。

    说到兴起时,坐在台下观摩活动的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袁辉伟主动接过话筒,站起身回答起了大家的问题。

    “为了防止学生娃娃们不被骗,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想了很多办法。”袁辉伟说,沙区警方加强了对学校的反诈宣传,还编排了相声、小品、短剧等学生们爱看的反诈节目。袁辉伟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被骗。

    那么,家长们该如何防范呢?活动中,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支队副支队长颜鸿给出了她的答案。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又没钱,不会成为被骗对象,其实不是,我们接到的报案中,最小的受害人年仅8岁。” 颜鸿说,根据警方分析,在所有学生受害人中,中学生的占比高达百分之十几,不在少数。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支队副支队长颜鸿。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孩子们通过手机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由于涉世未深,缺乏防范,就容易被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盯上。“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上网行为,比如跟孩子聊天的是哪些人,聊天内容当中有没有涉及到钱财方面的转帐,甚至有一些可能冒充公检法来恐吓小孩子,小孩子不敢给大人说。”

    颜鸿支招说,家长要加强监管,主动了解自己孩子的日常。因为最终转款是需要从大人的手机里转出去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转款密码。

    发现孩子有异常,例如有转款行为时,要问清楚转账的用途和目的,有异常要及时制止。

    陌生链接不要点 陌生包裹要防范

    活动中,有市民提到,有一次自己收到一个陌生包裹,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

    “我们发现的确存在不明的包裹,不是自己在网上买的东西,是直接寄到市民家里的,里面有一个免费小礼物,还会夹杂二维码或不明链接。”沙坪坝区全民反诈办副主任罗超说,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一定要当心,这很可能是诈骗分子寄来的东西。

    ▲沙坪坝区全民反诈办副主任罗超。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大家去点击那个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 罗超说,一旦点击或扫描,就会被拉进QQ群或者微信群,里面就有骗子要求新加入来的市民朋友做任务进行刷单,然后实施诈骗。所以大家如果接到这样不明的包裹,千万不要去扫二维码,不要去点击链接信息,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

    类似的陌生链接还有很多,活动中就有市民提到,自己有亲戚购买了国庆节去外地游玩的火车票,就收到了改签的短信,里面附有一个链接。

    罗超提醒道,火车票、飞机票改签退票这种诈骗方式的确很常见。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联系官方客服核实。例如在12306购买的火车票,收到这种改签短信时,一定要找12306官方客服核实,千万不要轻信短信的内容,更不要去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我们刚才说防骗第一条就是不明链接不点击,很多送积分、送小礼物的短信都会带有一个不明的链接信息,每次遇到,我都是直接删掉,千万不要去点击,这就是‘四不一多’原则的第一条。”

    ▲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张晓川。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主编:余虎 | 编辑:朱丹红 | 校对:何洪 | 审核: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