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发布会|第九届中国(重庆)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将于10月13至15日举行 参展人数预计超过10万人次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周传勇 尹诗语
    时间:2023-09-27 11:42:10

    ▲9月27日,市新闻发布大厅,第九届中国(重庆)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主旨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发布人

    大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徐晓勇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 许新成

    重庆海关副关长 王宏翰

    大足区政府副区长 杨桦

    9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九届中国(重庆)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高峰论坛,将于10月13至15日在大足区龙水五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以“赋能产业、跨境扬帆”为主题。

    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五金专业展会,博览会邀请了浙江永康作为主宾城市,永康、义乌等产业集群还以展团形式参展,将聚集近200家国内外行业品牌企业和3000名专业采购商,预计会展期间现场参展人数超过10万人次。博览会展览面积为1.5万平方米,分设市场采购贸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五金、中国五金、大足五金、数字五金六大展区,展示涵盖日用、工具、建筑等12大门类、200多个五金品种,以及汽摩配件、农业机械、电商平台、外贸服务等内容。

    本届博览会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立足龙水国家电商示范基地平台优势,从10月1日起,将打造为期15天的“大足五金月”直播电商节,通过“商户让利+政府补贴+平台支持”方式,依托阿里巴巴1688批发网、“龙水五金云展”举办系列B2B商务交流活动,为参展企业争取更多的商贸合作和意向订单。同时,将举办“大V探五金”采风活动,邀请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数十名头部达人走进厂房车间,开展“探秘大足五金百年老店”直播活动,通过镜头向大家展示五金机电、汽摩、农机、智能制造、电子电器等五金产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助力品牌出圈。国内外广大采购商、经销商和网民朋友可足不出户、在线选品。

    ▲大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徐晓勇。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大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徐晓勇表示,大足区正抢抓国家第六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机遇,坚持以“贸易带物流、物流带生产”,带动生产、制造、贸易、物流、金融等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打造成渝腹地中小企业外贸集聚区、市场采购贸易商品集散中心。本次博览会将设市场采购贸易专区,邀请到陆海新通道、渝新欧、东盟物流三大物流通道运营企业参展,100多家国内外知名外贸企业将到大足采购,推动“国内销售”向“海外抢单”升级。

    博览会期间,还将举办五金产业发展和市场采购贸易两个主旨论坛。五金产业发展论坛聚焦行业热点、重点及未来趋势,围绕“数智振金”主题,邀请权威专家为传统五金企业数智化转型、拓展国外市场提供解决方案,以展会友、以展兴产、以展促贸。市场采购贸易论坛以“外贸新业态、大足新动能”为主题,三大物流通道运营企业及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单位将深度互动,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外贸行业巨头联动等方式,打通出口物流新线路,助力小商品“组团”出口“卖全球”。

    大足五金已形成年交易额达45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主办西部地区最大的五金专业展会,大足底气何在?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大足五金传承千年,已蓬勃发展成经营主体2万余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年交易额450亿元的产业集群,是西部最大、配套最全、辐射最强的五金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西部五金之都,2022年被纳入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如今,大足五金博览会已举办八届,成为集产品展示、技术交流、贸易洽谈、合资合作于一体的知名展会品牌。

    大足五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什么?

    徐晓勇表示,近年来,大足五金积极谋求转型发展,坚持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重点围绕新技术、新生态、新产品等“五新”发力,促进产业从“小而散”走向“大而优”,加速“大足制造”向“大足智造”转变。

    在开发新技术上,大足组建中国西部首个五金产业研究院,突破激光制造、增材制造、冷锻处理等7大创新工艺技术,产品稳定性大幅提升;引进北科大工业技术研究院,投用刀具激光淬火生产线,推动激光冷锻工艺和装备开发、关键部件激光修复、管道纳米激光重熔等项目投产达效,助推大足工业园区获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在打造新生态方面,大足打造智能化共享车间,推动生产工序分工合作,实现同质生产环节的设备和生产线共享;建成占地380亩的中德五金智能制造产业园,引进德国技术和先进设备,共享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和刀具智能制造加工线,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设备投入不足、工艺水平不高等问题。

    在激活新动能方面,大足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建成数字化生产线48条、车间12个、智能工厂2个,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6家、科技型企业26家;赋予五金产品“数字身份”,建成投用全国首个五金制品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现上下游企业标准化对接、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用户与工厂直联,累计赋码标识8.3亿次。

    在新产品研发上,大足深度融入重庆市“设计之都”创建,成立全市首家区县级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创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研究院3家、驱动型企业23家,培育高新技术产品300余件、发明专利160件、实用新型专利1800余件;连续举办大足锻打刀具创意设计专业赛,优选15件刀具设计作品进行转化并投放市场,“凡鹤·深海利刃”获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在新市场开辟中,大足组织企业参加五金专业展会,设立大足精品馆,统一“大足五金”形象标识,实施电商提升计划,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联合打造大足电商产业园,开设网店3400余家,在售五金刀剪、家居厨卫等产品3.5万余款;今年以来(五金类)电商交易额突破25.4亿元,占全区电商总销售额的70%以上。

    大足“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实施一周年

    可满足各类小商品“组团”出口“卖全球”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9月,大足龙水五金市场获批重庆唯一的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本月正好是试点实施一周年。

    一年来,大足强化统筹,迅速健全机制,新设事业单位—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开展监管服务,区属国有公司参与运营服务;配套出台区级行动实施方案,在同批试点中率先推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和知名品牌管理制度等13个配套管理办法。

    在优服务上,大足建成国际贸易大厅,开设跨境贸易、出口信保、金融服务等办事窗口;成功开发投用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系统(政府监管端)和“渝采通”跨境贸易服务系统(企业服务端),全方位、全周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注册备案、组货拼箱、跨境物流、报检通关、收汇结汇等一站式服务;在同批试点中,率先实行企业服务系统端与银行联网对接,个体商户在手机端即可完成线上收结汇,实现“自己开户自己收汇”;推行经营主体集聚注册,着力破除经营主体经营场所登记限制,试点区域已新注册市场采购贸易经营主体80家。

    在强配套上,大足在同批试点中率先打通“市场采购贸易+中欧班列、中老班列、跨境公路、江海联运”出口新线路,可充分满足各类小商品“组团”出口“卖全球”的各种渠道需求。

    ▲大足区政府副区长杨桦。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大足区政府副区长杨桦表示,大足将以建设成渝腹地中小企业外贸集聚区为目标,推动“市场采购贸易+”发展。一方面兴市场,提升本土五金、文创等市场外向度的同时,积极对接浙江、广东等地产业投资公司,拟打造集进出口贸易、批发集散地为一体的五金小商品交易市场,承接培育一批专业市场;另一方面促联动,联合川渝各地商务部门、行业商协会和外综服企业,加强跨区域合作,梳理名单、筛选产品、打造品牌,帮助更多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机电产品、汽摩配件、快消食品、特色消费品等走出国门,构建成渝腹地市场采购贸易生态链、生态圈,让更多中小企业共享试点红利;同时,还将全力扩开放,充分发挥大足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市自贸区联动创新区、跨境电商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园、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试点等平台和政策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高开放水平,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重庆将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战略支撑

    加速培育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和竞争新优势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许新成表示,市场采购贸易作为外贸创新的重要业态,享有主体准入、出口通关、税收减免、外汇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政策,解决了专业市场小商户“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小商品出口需求,有利于优化提升国内专业市场,促进地方特色优势产品出口,扩大外贸新增量。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许新成。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大足龙水五金市场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填补了重庆外贸的一个“空白”,进一步丰富了全市外贸的新业态新模式,将有力支撑重庆培育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和竞争新优势;同时,拓宽了市场流通渠道,促进大足龙水五金市场国际化转型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拓展重庆五金产业国际市场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许新成表示,将把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作为促进“内外贸”、对接“内外需”、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强化产业支撑,发挥大足五金“前店后厂”优势,做优做强“品牌+工厂+外贸”的产业体系链条,创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新模式;强化主体培育,坚持“分类培育+精准指导+基地孵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大足五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出口潜力,不断提升企业整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水平;强化市场拓展,用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便利化举措,结合“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着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RCEP成员国等重点区域的经贸合作,努力为更多企业的“小商品”找到国际“大舞台”。

    ▲重庆海关副关长王宏翰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也于本周在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正式落地。”重庆海关副关长王宏翰介绍,该模式下,企业在采购地海关完成申报后,可根据自己生产、组货、交付等情况,自主选择全国任意一个口岸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此举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出口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增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激发重庆外贸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编辑:柏云辉 | 校对:袁文蕙 | 审核:何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