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巫溪上磺镇上磺村蓝龙虾“稻虾共养”养殖基地。通讯员 冉梦竹 贺裕思 摄
初秋时节,群山环绕的巫溪上磺镇上磺村连片稻田已呈现金黄色,丰收在望。
令人诧异的是,许多稻田周边都环绕着一圈水沟。沟内波光粼粼,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沟里养殖的是蓝龙虾,这是我们的‘稻虾共养’养殖基地。”拉起水沟里的地笼,41岁的佟春光仔细查看着蓝龙虾的长势,“目前蓝龙虾已逐步上市,刚好接档小龙虾,市场前景不错。”
上磺村的这片田地一度没用好。那么,它是如何变成“稻虾共养”养殖基地的?
这片土地为什么没用起来?
在巫溪许多人的印象里,上磺村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且水质优良,是巫溪的鱼米之乡。那么,鱼米之乡的上磺村为何会有70余亩田地没用起来呢?
“这片田地,之前也被业主流转作为小龙虾养殖基地。后来因为业主经营不善,导致田地没用起来。”上磺镇党委书记袁福荣介绍,看着大好的田地杂草丛生,镇村两级干部心急火燎,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将这片田地合理利用起来。
▲9月6日,巫溪上磺镇上磺村蓝龙虾“稻虾共养”养殖基地,佟春光(左)正和村民一起查看蓝龙虾长势。通讯员 冉梦竹 贺裕思 摄
转机,源于今年年初的一次外出考察。在巫溪相关部门组织下,上磺镇相关负责人来到了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北村星临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考察。
“我们发现这里的蓝龙虾‘稻虾共养’模式很新颖,可以实现‘一田双收’,且蓝龙虾的养殖效益要好于小龙虾。”袁福荣介绍,经过商议,镇里决定引入浙江星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盘活上磺村的撂荒地,发展蓝龙虾“稻虾共养”产业。
可此前小龙虾养殖失败的教训,让村里许多人“谈虾色变”,都对蓝龙虾养殖持怀疑态度。
为了打消村民疑虑,让蓝龙虾“稻虾共养”产业尽快落地,镇村两级干部通过院坝会、上门交流讨论等方式,为大家分析利弊、算经济账,最终取得了村民的一致支持。
今年3月,蓝龙虾“稻虾共养”养殖基地正式动工。经过3个月的施工后,首批蓝龙虾幼苗正式投放。
每亩田综合收入超万元
“上磺村这里一共养殖了蓝龙虾65亩,其中16亩属于‘稻虾共养’。”佟春光是吉林人,有着5年的蓝龙虾养殖经验。
2022年,借助吉林浙江对口合作的契机,佟春光在塘北村发展了蓝龙虾“稻田共养”生态农业。目前,佟春光已在浙江和重庆发展蓝龙虾“稻田共养”500余亩。
▲9月6日,巫溪上磺镇上磺村蓝龙虾“稻虾共养”养殖基地,刚从虾笼里取出的蓝龙虾。通讯员 冉梦竹 贺裕思 摄
“第一次到上磺村,我就觉得这里很适合养殖蓝龙虾。”佟春光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佐证自己的想法,他又先后5次带领技术人员到上磺村进行实地考察、从土壤成分、气候条件、水质状况等多方面综合考量,“蓝龙虾很好‘伺候’,养殖技术难度不高,虾苗成长期需要较高的气温,再定期检测稻田水质、投放饲料即可,一个月左右检查一次生长状况就行。”
9月6日,上磺村蓝龙虾首批上市,虾笼里的蓝龙虾每只都长到了75克以上。
“这批蓝龙虾幼苗是6月12日投放,喂养3个月就能上市。”田坎边,佟春光算起了经济账,“看长势,每亩蓝龙虾能达到120斤,市场价能达到每斤120元,虾苗、饲料等成本约每亩3000元,综合算下来每亩收入超万元。
首批喂养成功,让佟春光有了更长远的打算,“我们想着提高养殖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一起增收致富。”
扩大规模建设育种基地
9月6日,首批蓝龙虾成功销售后,上磺镇举行了一场“稻虾共养”发展座谈会。
“蓝龙虾好养,效益也不错,可以扩大‘稻虾共养’规模。”
“‘稻虾共养’模式还能实现蓝龙虾和水稻种植优势互补,蓝龙虾排出的粪便能作为水稻的天然肥料,小龙虾又以田间的害虫幼虫为食……”
“小龙虾和水稻共生共长,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增加了效益……”
▲9月6日,巫溪上磺镇上磺村蓝龙虾“稻虾共养”养殖基地的蓝龙虾经过3个月饲养,每只都长到了75克以上。通讯员 冉梦竹 贺裕思 摄
座谈会上,镇村两级干部、企业负责人、村民代表等齐聚一堂,大家都十分看好蓝龙虾“稻虾共养”产业发展前景。
“上磺村集体经济在养殖基地入股109万元,每年按照6%的比例分红,村集体年均增收可超6万元。”袁福荣介绍,从今年的收入情况来看,“稻虾共养”养殖基地不仅解决了田地撂荒的问题,而且达到了“一亩田、百斤虾、千斤稻、万元收”的预期目标。
座谈会后,大家一致认为应稳步扩大“稻虾共养”产业规模,力争将“稻虾共养”基地扩建到300亩。在此基础上,上磺镇还计划在本地建设虾苗育种基地,逐步推广“稻虾共养”技术,并引导发展养殖大户,带动更多村民参与。
“除了‘稻虾共养’我们也在探索更多发展新路径,提升稻田使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走出了一条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袁福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