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陆海十年·一路向南”D1|沿着中老铁路探访新通道
    iChongqing
    时间:2023-07-15 12:15:43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十周年之际,重庆国际传播中心、云南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中心组成国际媒体联合采访团,7月14日从重庆出发,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中老铁路、中越货运班列,赴老挝、越南展开实地采访报道。老挝《人民报》、老挝国家广播电台、《万象时报》《新万象报》等老挝主流媒体将全程参与老挝段的采访报道。

    ▲采访团在云南磨憨口岸前合影。董冠男 摄

    列车播报一遍中文一遍老挝语

    从云南景洪登上中老铁路的C381次列车,采访团从磨憨铁路口岸出关前往老挝。列车车厢内部展现出中国高铁的典型风格,但仍有一些元素让人们感受到这趟班列的异国风情。车厢内的电子信息板滚动着中老双语的提醒,列车播报也是一遍中文,一遍老挝语;身旁不乏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的乘客。

    ▲C381班次车厢内部是中国高铁的典型风格。董冠男 摄

    西双版纳居民岩温叫乘坐C381次列车到达磨憨,他计划前往老挝琅勃拉邦旅游。“中老铁路开通后,这段路程只需要花1小时。”这比起以往走公路要快上好几倍。

    ▲岩温叫计划前往老挝琅勃拉邦旅游。董冠男 摄

    ▲抵达磨憨的C381次中老高铁班列。董冠男 摄

    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打破了老挝没有客运高铁的历史,还为当地带来一条运量大,成本低的国际货运物流通道,加深了老挝与其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的物流联系。中老铁路使老挝首都万象成为东南亚的铁路、公路物流运输枢纽,辐射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开通两年来,中老铁路已经深度参与到老挝这个内陆国家的发展进程。

    中国东盟铁路运量44.7%经中老铁路

    随着物流效率的提高,中老经贸往来也日益频繁。记者在采访昆明海关时获悉,截至202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经铁路运输的所有货物中,约44.7%经由中老铁路。中老铁路为中国带去了老挝的木薯淀粉、薏仁米、水果、矿产品等,为老挝带来了中国的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多类商品。

    ▲停靠中的中老货运班列。董冠男 摄

    中老铁路开通后,重庆海关也与昆明海关在铁路联运上展开密切合作。今年1月30日,重庆在全国率先实现中老班列进出境“铁路快通”模式双向贯通、常态运作。这种模式是指货运班列在还未入境前提前办理快速通关手续,入境后无需停留口岸另行申报并办理转关手续,可直接运输至目的地海关办理清关手续,平均可节省通关时间24小时以上。

    此外,中老铁路通过与中国国内铁路网相连,实现与中欧班列的对接,形成了一条漫长的亚欧大陆铁路物流通道,为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物流运输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

    “较传统海运和公路转中欧班列运输,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的对接将物流运输时间缩短了20天”,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一级行政执法员刘奇告诉记者。

    50分钟完成通关手续

    采访团从磨憨口岸出关,10分钟完成出关手续,乘坐电瓶车前往老挝磨丁口岸。记者发现中老边界两边的基础设施仍存在明显差距,中国界内路段是平整的水泥公路,老挝界的路段则有些坑洼不平。记者在磨丁口岸等待约40分钟后得以通关。

    ▲极具老挝传统建筑特色的磨丁口岸。董冠男 摄

    接下来,联合采访团还将深度走访老挝境内各地,包括中老铁路陆港、老挝古都琅勃拉邦、首都万象等地,采访当地文旅、经贸领域人士以及当地的川渝企业。

    编辑:贺子桓 | 校对:罗建军 | 审核:隆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