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2023年“大数据智能计算”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暨第二期博创未来·博士后沙龙举办。本期活动以“新工科·新产业·新生活”为主题,邀请全国博士后人才,展示交流近年来大数据智能计算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研讨大数据智能领域前沿发展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新重庆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科技和人才支持。
▲活动现场。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
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工科高校的6位优秀博士后到场,作主旨报告和学术分享。
“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最终目的是使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创作。”活动中,谭建荣以《从智能化数据挖掘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堂信息技术“大课”。
谭建荣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类能够生成内容、解决方案或新概念的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是一种超大规模生成式对话预训练模型,是大数据、大算力时代的产物,被认为已实现了部分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是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迈出的重要一步。而要把人工智能用好就要在这三个方面发力,即高质量的人工标注数据+强化学习为底层逻辑,在经过万亿级别的语料投喂后不断进行学习和迭代,最后依托于以强大的算力为产品的学习和输入输出进行支撑。
他相信,未来3到5年,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一定能够得到大发展。
在学术分享环节,清华大学博士后王洲作以《高效能人工智能芯片架构研究和VLSI实现》分享。他认为,提高单位功耗下的算力(即芯片能效)是人工智能芯片必须克服的挑战。“我们的研究聚焦强化学习,设计同时支持训练与推理功能的芯片架构,提出跨频域动态自适应方案、多电压幅值调整、灵活精度简化计算三种实施方案。”王洲说,最终实现了一个强化学习处理器,它与现有DNN训练处理器相比,降低了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何准确掌握重庆地区的地物分布情况是重庆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关键。”重庆大学博士后罗甫林在作《山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分享时说,针对山地智慧城市建设,他们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分析山地城市的土地利用、地物变化、异常信息,提出双视角光谱与全局空间特征融合网络,用于高精度的土地利用类型识别。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我市博士后工作成果,为7家新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市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授牌,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战略布局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4个。
据悉,2020年以来,我市博士后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新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个,博士后招收量从每年不足400人增加到1000人以上,成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今年以来,我市博士后招收再创佳绩,新招收博士后524人,外籍及国(境)外取得博士学位66人。博士后出站196人,出站留渝178人,出站留渝率提升至91%。在大数据领域,我市累计招收大数据相关领域博士后756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97人;通信工程271人;电子科学与技术173人;其他相关专业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