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国际禁毒日来临 民警为你剥开新型毒品“外衣”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周松
    时间:2023-06-25 19:43:44

    ▲市民正在查看禁毒宣传活动中展示的新型毒品模型。高新区公安分局供图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型毒品通过“乔装打扮”潜伏在人们身边,让人防不胜防。新型毒品是什么?究竟有多大危害?有着怎样的伪装?6月26日第36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奋战在禁毒一线的民警,一起剥开那些隐藏在食品外衣下的新型毒品。

    巧克力里藏着毒品

    重庆海关缉私局查私处一科民警暴宇盛介绍,近年来,跨境走私毒品案件不断上升,其中新型毒品占比在升高。去年8月,重庆海关在一次日常快递包裹进境查验时发现了异常。

    ▲禁毒宣传活动中展示的新型毒品模型。记者 周松 摄

    “有一个快递包裹里面装了许多食品,有饼干、糖果、巧克力等。”暴宇盛说,他们发现这个快递包裹里的两盒巧克力,质地有些不均匀。

    “正规工厂生产的巧克力,为保证消费者吃着没有口感差异,同一个巧克力的质地肯定是均匀的,而这两盒巧克力与普通巧克力不一样。”按照暴宇盛的经验来说,质地不均匀很可能是后期加工所致,因此巧克力里面有夹藏的嫌疑。

    打开包裹民警发现,两盒一共40多个球形的巧克力,均为国外某品牌巧克力的正规包装包裹,每个巧克力还包有锡箔纸,肉眼看不出与普通巧克力有啥区别。

    但是切开巧克力后,民警发现巧克力内的颜色各异。经鉴定,内含毒品苯丙胺成分、毒品赛洛新成分与毒品麦角二乙胺成分等,这些毒品化学成分不同,作用也各异,有的吃了会非常兴奋,有的则有致幻效果,还有的有催眠效果。

    “这些成分有的属于我国列管的物质,有的属于非列管物质。”暴宇盛说,这些毒品都是通过化学合成而来,属于精神活性物质,刚在市面上出现不久,他们还特地找到全国先进的鉴定机构才最终鉴定出其中的成分。

    “我们顺藤摸瓜找到买家时,他狡辩说自己买的就是巧克力。”最终,民警从他的转账记录、与境外沟通记录中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

    “我们查获的新型毒品,大都伪装成食品和化妆品。”重庆海关缉私局查私处一科副科长陶嘉林告诉记者,近年来重庆海关查获的新型毒品中,液体类的诸如羟基丁酸(俗称“迷奸水”),大多伪装成化妆品报关试图入境,而固体类的则大多夹藏在食品里试图报关入境。

    新型毒品鉴定难

    新型毒品并非只是外观新,其“内在”也可能是全新的。

    今年4月,梁平区公安局禁毒支队就破获一起新型毒品类案件,查获氟胺酮1200多克、尼美西泮80多克。

    氯胺酮俗称“K粉”,很多人应该听说过。不过对于氟胺酮,不熟悉毒品的人可能闻所未闻。

    “氟胺酮其实就是氯胺酮的变种,它们有着相近的化学公式,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在以前可是天差地别。”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夏太国告诉记者,氯胺酮一直都是我国列管的精神物质,但氟胺酮却是在2021年7月后才加入列管的。

    夏太国介绍,氟胺酮与氯胺酮一样,都是呈白色粉末状,吸食时也都是通过鼻子直接吸入,但就是因为一字之差,给他们禁毒工作平添不少麻烦,“首先是鉴定难;其次是相比传统毒品,氟胺酮这类新型毒品,制作所需的环境更加简单,产量也更大,给打击带来不小的麻烦。”

    而且,氟胺酮本身无色无味,有的吸毒人员将这些新型毒品加入饮料中一起食用,根本喝不出区别。

    “我们去年破获的案件中,新型毒品占到20%左右,比以前更多了。”夏太国说,这些新型毒品许多都流入了娱乐场所。

    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新型毒品这个概念,其实是相对于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是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毒品。”市公安局禁毒总队郝警官介绍,最常见的新型毒品莫过于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因外观为纯白结晶体而得名,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毒性强烈。

    ▲禁毒宣传活动中展示的新型毒品模型。记者 周松 摄

    “我们常说的新型毒品还有外观新这一概念。”郝警官说,所谓外观新,即普通人很难一眼辨别出是不是毒品。常见外观新的毒品有“果冻”“曲奇饼干”“快乐丸减肥药”“小树枝”“可乐粉”“咔哇饮料”等,这些毒品在外观上与普通商品无异。

    “例如‘曲奇饼干’,外表看上去与超市里卖的曲奇饼干并无区别,不过里面夹杂着绿色物质,一打开包装袋,一股异味就会扑面而来。”郝警官介绍,相比于传统大麻,这类“曲奇饼干”价格高出10倍不止,是由毒贩通过将毒品制成粉末后加入曲奇饼干制作而来。

    “可乐粉”则是一种粉红色粉末,因颜色类似可乐而得名,为使人染上毒瘾,毒贩会将该粉末放入可乐饮料中诱导他人饮用。

    这些新型毒品的共有特点,都是含有大量新精神活性物质,相较于冰毒等毒品,这些新型毒品具有迷惑性强、隐蔽性高的特点,致使不少年轻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吸食,最终成瘾无法自拔。

    吸“笑气”可能危及生命

    “还有一种在我市相对常见的新型毒品‘上头电子烟’。” 郝警官特别提到这种新型毒品。

    普通电子烟主要成分是水、丙二醇、甘油、尼古丁等。“上头电子烟”被毒贩们掺入一种叫依托咪酯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因其让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及致幻的效果和毒品“K粉”类似,近年来“上头电子烟”在年轻吸毒人员中很受欢迎。

    ▲禁毒宣传活动中展示的新型毒品模型。记者 周松 摄

    “新型毒品对人体的伤害尤为巨大。”郝警官说,新型毒品主要都是化学合成,过量使用可致意识丧失甚至心脏骤停,引起器官衰竭死亡,也不乏有吸毒者产生幻觉自杀的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听说过‘笑气’,虽然它暂未列入国家管制化学品,但吸食后血液氧饱和度会迅速下降,导致出现因缺氧而产生的头晕、胸闷、肢体不受控制等一系列症状。”郝警官说,与毒品一样,吸“笑气”也容易成瘾,并引起脊柱炎症、肌肉神经萎缩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躯体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警方提醒,毒品侵蚀健康,腐蚀精神,青少年群体由于对事物充满好奇心,辨别能力不强,法律意识不深,容易滑向毒品犯罪的深渊。家长一定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远离吸毒人群,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青少年要深刻认识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的危害,拒绝陌生人递来的食物饮料等。

    主编:余虎 | 编辑:袁文蕙 | 校对:何旭 | 审核: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