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近日,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在瑞士日内瓦闭幕,由该校周绪红院士和王宇航教授牵头的“一种适用于大容量高轮毂风电机组的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项目,荣获金奖。

▲6月2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宇航教授展示介绍参展金奖项目“一种适用于大容量高轮毂风电机组的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模型。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据了解,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创办于1973年,由瑞士联邦政府、日内瓦州政府、日内瓦市政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是全球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每年举办一次。本届发明展共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的1000多个发明项目参展。

▲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证书。
“我国风资源分布分为高风速区和低风速区两类。高风速区风资源好,无需过多考虑风力发电机的高度问题。但在山东、江苏、河南等中东部的低风速区,由于风速较低,只有风力发电机架设的位置越高,发出的电才越多。”王宇航介绍,近年来,我国陆上风电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轮毂高度显著提升、叶片长度持续增加,导致传统风力发电机综合成本高,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6月2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展示的“一种适用于大容量高轮毂风电机组的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模型。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王宇航解释,传统风力发电机的下半部分是一根圆钢管的式样,一旦机身太高,会导致振动等不安全情况出现。针对这一问题,王宇航与团队将圆钢管部分替换为受力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格构式塔架结构。“就像一根筷子立在地上,远不如四根筷子搭建起来稳固。”王宇航打比方道。此外,为了让塔架结构更加稳固,团队将下部受力较大区域设计为钢管混凝土格构柱,上部受力较小区域仍然采用传统钢结构塔筒。塔架采用螺栓连接,易安装,更灵巧。

▲6月2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展示的“一种适用于大容量高轮毂风电机组的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模型。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和传统风力发电机的塔架结构相比,我们这种格构式塔架更加安全,成本更低。”王宇航介绍,由于各部件均在工厂预制、散件运输、现场组装,具有建造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等优势,和传统塔架结构相比,格构式塔架能节约15%左右的成本,预计每台每年产生超过124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节约标煤约0.4万吨,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

▲实验室搭建的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的试验试件。受访单位供图
据悉,该塔架已于今年1月在山东完成样机工程安装,实现了钢管混凝土结构在160米及以上轮毂高度风电机组的首次应用。“接下来,我们将对该塔架结构产品进行进一步优化,争取在两年内实现批量化生产。”王宇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