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约上亲朋好友,搭起帐篷,支起烤架,就着面前的自然风光,一边烧烤一边聊天,餐后再闲适地煮茶品茗......好不惬意。
近年来,“露营”成为都市休闲新宠。在抖音上,“露营”话题播放量超过259.8亿次;定位重庆,“重庆露营基地推荐”播放量是1.6亿次,其中不乏各式宝藏露营地的推荐。“诗与远方”“岁月静好”“回归苍野”等成为露营基地的重要标签。
然而,在这静谧美好的画面背后,一些网友也提出质疑:诸如一些露营基地的服务环节还有待改进和完善,营地炉火、电线存在安全隐患,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环境,游客活动声音扰民等。
“露营基地”成为城市新兴业态的同时,也提醒着城市管理者需尽快采取措施规范管理,推动其健康发展。
露营者:露营体验不愉快
露营的火爆吸引了大量从业者参与其中,记者在企查查上以企业名、经营范围、品牌/产品中含有“露营”关键词的条件进行搜索,共搜到超过11.3万条结果,其中成立年限超过3年的仅有2.49万条。
然而蜂拥而入的从业者良莠不齐,难以保证露营基地的服务质量,这也给满怀期待的露营者们带来了不好的体验。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不少露营者就踩了雷。
“‘五一’假期时,我们选择了公园性质的露营基地,但是露营的人实在太多了,露营基地没有限流,原本只可容纳100人的营地硬生生涌进了300多人,结果帐篷挨着帐篷,不仅非常拥挤而且很吵闹,露营本来是要摆脱城市喧嚣,这样一来露营的氛围一点都没有了。”露营爱好者付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在疫情期间接触并喜欢上露营的,这两年也经常参与重庆的露营活动。然而,此次体验对他来说并不美好。
无独有偶,“五一”期间,市内一森林公园上演了近千人露营的壮观景象。景象虽好,但对露营爱好者李女士来说可不太好。
“感觉营地的服务有些跟不上,尤其是胶囊洗澡间供水断断续续的,洗到半截突然没水,别提多尴尬了;垃圾处理也不是很及时,垃圾箱堆得满满的半天没人处理,时间一长不仅异味难闻还招引蚊虫;露营用火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很容易引发火灾,有人一不小心把天幕引燃,幸好及时扑灭了。”李女士说。
此外还有不少露营者表示,现在很多露营基地只提供场地、烧烤、住帐篷之类的固定服务,缺乏特色,很多小伙伴体验几次就会感到乏味,缺乏深度的吸引力。
一些网络平台上,“露营不火了”“露营踩坑”的声音渐渐响起。《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旅游大热,但北京多家露营基地“五一”期间竟然天天有余位。
“除去旅游分流的因素,露营地相对缺乏足够吸引力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一位露营爱好者说。
露营基地经营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什么露营基地受到质疑? 带着疑问,记者5月10日来到巴南区某露营基地进行采访。这是一处海拔520米左右,座落于树林中的露营基地,营地里水、电、厕所等设施齐全。营位收费从98至198元不等,虽然是在工作日,但营地里仍有不少露营者。
基地经营者表示,营地采取限流措施,30多个营位售完即止,想要获得周末营位,那就必须提前半个月预定,如果是节假日则至少要提前一个月,今年端午的营位早已预定一空。
在被问到为什么限流时,他回答说:“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营地承载能力有限,人一多起来服务质量保证不了;另一方面,露营本身是就为了脱离城市节奏、亲近自然,人多也就失了本意。此外,露营者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大都带着小孩,人一多起来很难照顾到孩子,而且帐篷、天幕的风绳满地都是,小孩子稍不留神就会被绊倒,一旦摔到篝火、炉灶等危险物品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露营过去比较小众,这几年突然爆火,大家一股脑都扎进来,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但这其中难免有一部分人单纯蹭热度,圈地收费却不能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露营爱好者李先生说。
该基地经营者也表示,露营行业涉及体育、旅游、消防等多个方面,露营基地想要增加营位就必须综合考虑,操作流程更是冗长复杂。目前,一些质量不过关、服务不到位的营地还在盲目扩大规模,其不可持续的经营方式,破坏了重庆露营基地的口碑,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行业规范。
此外,一些露营者透露,重庆好的露营基地数量肯定有限,大多限流,这让很多露营者别无选择,结果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也难免网上会出现一些关于露营的负面信息。
需尽快出台露营管理规范
“露营基地存在的问题不少。”曾经露营基地经营者——“大饼”,成为了近期营地“倒闭潮”中的一员。他在小红书上整理了自己露营经营的得失,谈到了露营行业存在的问题。其中,土地性质问题被他放在了首位。
露营这类用地的性质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分类,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是与公园用地、绿化用地、旅游度假村用地等相结合,在国家八部委发布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明确,“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在城市郊野、农村地区等建设更多露营基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露营需求”。
“现在我们一些露营基地用地其实属于林地、耕地性质,大家心头其实有些‘打鼓’,担心这类用地如果被认定不合规,很可能会要求拆除露营基地,这样先前的投入全都得打水漂。这种情况在整个露营行业较为普遍存在。”高新区某露营基地经营者说,近年来重庆文旅、体育等部门都有发布支持露营行业发展的文件,但能真正解决土地问题的却始终没出现。
他还表示,当前重庆露营行业暂无权威、统一的行业规范和营业执照,这滋生了不少“黑户”。这种“黑户”状态令很多经营者缺乏安全感,进而导致他们在行业规划上束手束脚,不敢轻易扩大规模、创新项目,因此错失了不少商机。
此外,不少露营爱好者也反映,他们在露营维权过程中,因为缺少针对性的法律支撑,维权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去年11月底国家14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建设露营基地的同时,也提出一些原则性要求。根据该《意见》,诸如北京、浙江、上海、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也已出台了属地的规范意见,对露营基地选址、安全风险评估、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作了规范。目前,我市南川等区县出台了《露营营地管理暂行规定》《露营营地建设和服务指南》等规范性文件,但市级层面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文件。
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三月,“露营”相关搜索量同比上升450%,其中,北京、杭州、上海、成都、昆明、重庆均为全国露营热度最高的城市,这表明重庆露营经济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认为,一个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城市管理者的规范引领,近段时间以来露营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在提醒着重庆需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指导露营行业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