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庆丰收 促和美 | 秀山:乡村振兴“稻”路宽
    重庆日报·区县
    时间:2023-09-07 15:07:32

    金秋九月,风吹稻浪遍地黄,联合收割机穿梭忙。近日,秀山县清溪场街道稻田示范基地,10000余亩单季晚稻喜迎丰收。该街道依托得天独厚的田园风光和规模性农业产业禀赋,探索“稻+”模式,助力种植户增产增收,促进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万亩单季稻迎来大面积丰收。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稻田里,在农用技术员的操作指挥下,12台智能收割机来回作业,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割稻、脱粒、碎秆等工序一气呵成,运粮车、卸粮车自动完成交接工作,沉甸甸的稻穗“变成”金灿灿的谷粒装满了小卡车。

    “过去靠人工种植,不仅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且落粒损失多。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我们合作社水稻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680余亩水稻用时5天左右就能完成收割。”重庆天人农业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吴洪吉喜悦地说,该社每年至少可减少成本支出10余万元。

    游客在田里抓稻花鱼。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下衙村,100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的局面。该村积极打造“公司+家庭农场+农户”新思路,由公司出资培训,家庭农场承包管理,农户就近务工,“三位一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下衙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灌溉设施齐全,将鱼投放到稻田中,让鱼与水稻共生共长,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建介绍,稻鱼共生模式下,基地全年亩产水稻500公斤、成品鱼200公斤,每亩产值7500元收益3000元,总产值高达75万元收益30万元。

    “山泉水灌溉滋养稻田,这样养殖出的稻鱼肉质细嫩鲜美,和水稻一样,都是绿色产品。”杨建说。

    随着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集田、土、水、路、电、技、管等综合配套,溪西村的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渐提升,优质的管护技术也让万亩稻田生机勃勃,极具观赏性。

    “稻田长势喜人,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游玩。”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倩说,村耕地面积达3700亩,单季纯水稻种植面积高达900余亩,400多户村民都实现了稻油轮种,水稻年产值超过150万元,每户年平均增收3780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稻+旅游”发展模式让村民们尝到了生态旅游红利。“村里环境好了,前来观光、游玩的游客让乡村更有人气,也带动了餐饮、零售等消费环节。我们正在引进专业化文旅公司开发游玩项目,发展抓鱼活动、农事体验、农耕研学等休闲观光农业,让每一位游客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何倩说。

    (张为 杨露)

    主编:胡东强 | 编辑:王萃 | 校对:陈磊 | 审核:屈茸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